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 天色转暗(一)(2/2)

上上奏朝廷才是。朝廷早日把毛文龙正法了,咱们也能早一日安心。”

袁崇焕心中正有此意,便开口道:“本督原本就打算就此事上奏。之所以拖了几天,便是想等到二位先生回来,如果二位先生也取得了毛文龙罪证,那就更好了。毛文龙这封信虽然狂悖,可惜却只有一句话,单凭此信只怕毛文龙会狡辩。”

程本直正要开口,把此次皇太极的回信拿出来。旁边的梁稷抢着开口了,梁稷自己已经踏在了东江的船上,而且刚刚才分得了每个月一百石海盐的份额,自然不想毛文龙真么快完蛋。

只是明着反对此事肯定不信,于是梁稷只能曲线救国,婉转开口道:“且慢!大人,弹劾毛文龙之事,不妨等到明春再说。反正证据在咱们手里,也跑不了。今年建奴缺粮已成定局,锦州等地随时会遭到建奴的攻击。如今锦州等地都是新修而成,却没有经历过实战,万一,在下的意思是万一,锦州右屯等地顶不住建奴的进攻,咱们也可以用这些证据要挟毛文龙出兵来援。”

趁着喝茶的时机,梁稷整理了下思路,接着开口道:“建奴凶悍,朝廷又为锦州、右屯等地耗费了大量的粮饷。倘若二地有失,只怕圣上必然大怒,朝中大臣亦不敢为大人分辨。大人位高权重,毛文龙不过一泥腿子而已,犯不着和毛文龙较真。何况有这些证据在手,如果咱们能单独顶住建奴,就可以此为要挟不让毛文龙出兵帮建奴。如果咱们顶不住建奴之时,也可以用此要挟,让毛文龙出兵来援。到了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再用这些证据弹劾毛文龙,其又能奈我何?”

说完之后,梁稷想了想,又补了一句,开口道:“凡事当先自保,再图人。此事请大人三思。”

梁稷话里话外看起来全是为了袁崇焕着想,看不出一丝的异样,实际上却是在偷偷的帮着毛文龙。

自从在锦州和祖大寿一番谈话后,梁稷心知祖大寿根本守不住锦州。等到锦州危急之时,倘若毛文龙派兵来援,自然能打破东江和建奴勾结的谣言。事后即使袁崇焕再用这些信来弹劾毛文龙,也不会又什么效果。毕竟毛文龙有派兵来援锦州的实迹,自然能轻松洗脱叛国的嫌疑。

至于自己给祖大寿出的派兵假冒东江偷袭建奴盛京,迫使皇太极回兵之事,却也很简单。只要稍微放点风声出去,建奴有了防范,吴三桂的偷袭之计自然没了效果。到时候锦州祖大寿守不住锦州,又无法把皇太极忽悠的撤兵,袁崇焕便只能向东江求援。

听完梁稷所说,袁崇焕心里也有了点动摇。梁稷说的有几分道理,无非是拖几个月再弹劾毛文龙而已,这些证据又跑不了,却能给锦州等地增加一份保障。

旁边的程本直却开口反驳道:“梁先生此话不妥。首先,此事的关键在于祖大寿能否守住锦州。倘若能守住,咱们又何必多此一举,拖几个月呢?其次,倘若这几个月内,形势有了变化,这却是谁也说不准的事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东江那边有个王启年在。倘若咱们不趁热打铁,尽早把此事上奏朝廷,打王启年一个措手不及,只需拖延数月,只怕这王启年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到时候再弹劾毛文龙就悔之晚矣。”

听完程本直所说,梁稷便开口道:“程先生此话大谬。在下在锦州之时,曾同祖将军谈过此事。倘若建奴全军来攻,祖将军却没把握能守住锦州。”

看到争论的焦点到了祖大寿能否守住锦州之上,袁崇焕便从案上又拿起一封信,开口说道:“两位休要争吵。此乃祖大寿亲笔所,其中说只要建奴不伙同东江一起,而是单独建奴大军来攻,祖大寿有十分的把握守住锦州。信中还献上了一计,便是派属下猛士吴三桂率领五百精锐沿大山潜行到盛京附近,等到建奴大军尽出,攻打锦州、右屯等地之时,盛京必然空虚,到时候伏兵出击,伺机攻占盛京。”

然后袁崇焕看着梁稷和程本直开口道:“没想道祖大寿除了领兵打仗厉害外,对于谋略也有所精通。本督果然没看错人。”

本来自 &#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