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一章 羽书日再至(六)(1/2)

刚才听到王承恩煞有介事的回报,五名小太监已经招供,分别是首辅周廷儒以及东林党的耳目。 ( .)周祥春心里便暗暗发笑,这周廷儒的耳目大概应该是真的,毕竟没人会无缘无故的去攀诬周廷儒,这货怎么说也首辅,攀诬他需要勇气的。

至于其余那三个小太监,是不是冤枉的难说了。估计里面既有真的奸细,很有可能也有屈打成招的。

周祥春在官场混了这么久,自然明白官场里面下级那一套。当崇祯开口让王承恩去拷问这几个小太监时,结局便已经注定了,这几个小太监必然都会是别人的耳目,不是也得是。

对于王承恩这种人来说,生死荣辱都在皇的一念之间。这种人不会有是非对错的观念,只会凭着皇帝的喜恶行事。

如今崇祯怀疑这些小太监里面有奸细,让王承恩去拷问。王承恩为了自保起见,必然会有杀错无放过。

杀错无所谓,五个小太监而已,冤枉了冤枉了,死了也死了,不是什么大事。要是放过麻烦了,万一事后这些小太监某人被查出是宫外耳目,到时候王承恩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为何在你手里没查出来?是不是你故意包庇?你是不是同党?到时候要是圣也对自己起了疑心,那可真是求死不得了。为了自保,不管是不是,你们都得是。

当初听到崇祯这个大嘴巴乱说,提到了帝党之事,周祥春简直被吓了个半死。别无他法,死道友不死贫道,唯有弄死这几个小太监。这才利用官场潜规则玩了这一招。

当然,这种事情,含着金钥匙出生,没见过官场黑暗的崇祯自然不可能清楚。

气急了眼的崇祯转来转去走了半天,到底还是不敢相信此事,开口再次确认:“果然是周廷儒所为?”

王承恩便跪在了地,指天发誓的说道确实如此。

如此好的机会,周祥春自然不会放过,便在一边轻飘飘补刀道:“圣尚且尊称周首辅为周先生,这几个小太监胆子也太大了,竟敢攀诬当朝首辅,如此大逆不道。请圣下旨,处死这数名奸细,以安周首辅之心。”

这话明面是替周廷儒开脱,实际却是重点强调小太监和首辅之间的地位差异。

果然崇祯听到了这里,心里便猛然一动。如今这周廷儒算的一人之下,万人之,可谓位高权重。这几个卑微的小太监和周廷儒即无私仇,又不可能受人指使,哪来的胆子攀诬首辅?可见这周廷儒必然干了此事。

到了这里,崇祯猛然想起一事。自从周廷儒入阁以来,其票拟的奏折每每都能切自己的意思,很少需要改动。自己还以为君臣心意相通,对其更加看重,没想到原来是靠小太监偷听自己的意思。

又想到自己在宫的一言一行,乃至和皇后伦敦之事,都可能被小太监偷听,然后被传到周廷儒的耳朵里面,崇祯双眼发红,杀人的心思都有了。这周廷儒,深负圣恩啊!

东林党派人来窃听,这个崇祯可以理解,相互斗的厉害嘛,收买底下人来做眼线乃人之常情。

这周廷儒也掺和进了此事,崇祯却怎么也想不到。当初这周廷儒一直在南京衙门坐冷板凳,自己赏识了他的才能,一手把他提拔了来。而这周廷儒也没辜负自己的美意,带领了一帮子人开始在东林内部闹起了内讧,成功的打压了钱谦益等老东林;等周廷儒登首辅之位后,又开始全力打压其它东林,这一点也正是自己想看到的。为了顾全扳倒东林的大局,即使有些政见不合的地方,例如说十三道地方御史和科道之间流通的问题等等,自己都忍了下来,实在没想到,他竟然干出了这种事情。

这样目无君的败类,倘若继续让他得势,那还了得?即使扳倒了老东林,无非又会出新一个新东林,换汤不换药而已,二者都是一路货色。

到了这里,崇祯变对自己扶持周廷儒内斗东林的策略开始动摇起来。看起来靠别人还是不行,只有自己掌握的帝党才可靠。

旁边的王承恩见着万岁爷半天没有表示,心下也有些着慌,实在是这几名小太监都是被先打个半死然后再审问的,万一圣信不过自己的说法怎么办?关键是里面有两个已经被拷打死了。于是,王承恩便开口试探道:“万岁爷,这几个王八羔子该怎么处置?请万岁爷示下!”

崇祯正在气头,想也不想便开口道:“拉出去当众乱棒打死!”

王承恩听了此话,一半高兴一半发愁。高兴的是既然万岁爷下旨处死这几个小太监,自己这一关算是过了。发愁的是,五个小太监里面,拷问的时候已经弄死了两个,总不能把死人再打死一遍吧,关键还是当众。

旁边的周祥春开口道:“圣息怒,此事万万不可。”

崇祯猛地一转头,血红的眼睛瞪了过来。

周祥春便开口解释道:“圣,即使要杀这几个小太监,也万万不能用窃听机密之名。皇宫何等尊贵之所,岂能发生此等丑事?家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