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零九章 大战前夕(六)(1/2)

武夫嘛!只需要拼命杀敌既可,不用知道太多。

三言两语打发走祖大寿之后,室内的三人这才正式开始商量起来。如今的情形实在太不乐观,前面大家存着打不过撤的心思,并且为之做了不少的准备。

算算日子,离建奴大军压境也没多少天了,圣却突然下来密旨,严令辽东一定要守住锦、右等地。

这下可好了,前面的制定的计划要全部推翻。如此短的日子里面,一切都要重新来过。

既然如此,那不能不倚重手下两位谋士了。

于是袁崇焕便看向程本直、梁稷二人,开口道:“如今的情形大家都知道了,圣不知道受朝哪位奸臣所挑拨,下了如此昏聩的命令。可惜咱们不尊令又不行。事到如今,当如何办才好?二位先生何以教我?”

在辽东众人的心思里面,算计朝廷一向算计建奴要简单的多。大明选官的标准,不是蠢货进不了朝堂,再加有东林这层关系在,即使朝廷有一两个聪明人看明白了,也会碍于情面闭嘴。而建奴那边则完全不一样,辽东的出招往往动不动被建奴破解并反制。所以一开始辽东众人便打着算计朝廷的主意,如今一下子被崇祯堵了后路,便不得不硬着头皮来和建奴过招了。

事情难度太大,梁稷抱着脑袋想了半天,还是没有法子。

旁边的程本直却胸有成竹的开口道:“大人,在下有一策,可保锦州不失。”

袁崇焕便看了过来,开口道:“程先生有何妙计?”

程本直却一瞬间换成了苦笑的脸孔,开口道:“这也是不是计策的计策。大人可曾记得?今年年初之时,皇太极曾派人来宁远,声称倘若大人交二百万银子的赎款,则建奴可以让出广宁一带的失地。”

袁崇焕想了想,开口道:“的确有这么回事。程先生的意思是现在赎买?此计不行。到了如今也不瞒二位先生,本督这么多年苦心经营下来,手头才积攒了二百万两出头一点。倘若把这二百万两交了出去,本督来辽东这十来年岂不是白干了?此事不妥。”

旁边梁稷闻言,便开口道:“大人,赎买之事信不过!建奴数次南下掠夺,抢走了不少金银财物。他们不缺金银,只缺粮食。”

闻听梁稷此言,程本直心大喜。其实程本直的心思一开始不是以银换地,而是以粮买平安。只是倘若自己直接提出以粮食来换取锦州的安全,既怕引起袁崇焕的怀疑不说,也怕留下了证据,将来对景儿的时候是自己的罪名。

不得已之下便抛出了以银换地这块砖,来引袁崇焕自己提出以粮买平安这块玉。

如今有了梁稷这话的提醒,程本直心大喜,袁督师再笨也该联想到此事。

果然,袁崇焕想了想,便自言自语的开口道:“如果以银买平安不行,以粮买平安又如何?”

梁稷想了想,深恨自己失言了,没事提这一嘴干嘛啊!果然,大人放着正经抵抗不干,又开始想歪门邪道了。

程本直却接口道:“如此,即便不能保辽东一世平安,也能保一时平安。”

袁崇焕便低头细思起利害来。

程本直自从了建奴的贼船,便无一不为建奴打算,既然建奴缺粮,那得想办法帮建奴弄到粮食,好让其渡过难关。方才便找借口否决了祖大寿聚兵防守的建议,如今见到袁崇焕已经动摇了起来,便赶紧再加一把劲,开口道:“大人,如今建奴同东江联手,势力远远超过了辽东。战则难全,和则易安。和乃策啊!”

袁崇焕闻言之后,便开口道:“如今天下皆饥,咱们今年虽然从朝廷要来了一百万石粮食,也仅够辽东军民之用而已。哪里有多余的粮草却与建奴议和?”

程本直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开口道:“大人,辽东的粮草绝对足够了。如今已近年关,到了明年五月,江南等地又有新粮运来,所以咱们只需要撑过这五个月即可。辽东军队十万,按每人每天二升米算,一个月便是六万石。这样算下来,五个月也用不了三十万石,还有七十万石可以用作它途。”

袁崇焕看了程本直一眼,也没有再开口,继续沉思。

梁稷虽然也脚踏两只船,却不管脚下哪一只,东江也好,辽东也好,都是大明的臣子,心里也还有几分忠贞之意。闻言之下不由得大惊,这是要饿死辽东所有百姓的节奏么?赶紧开口道:“大人,此事万万不可。大人乃蓟辽督师,马管军,下马管民,辽东军民大事全在大人手里。朝廷给大人粮食之意,不仅是给辽东大军之用,也是用来赈济辽东百姓。岂可只算辽东十万朝廷大军?以辽东百万人口计,即使这百万石粮食全用在辽东尚且不足,又哪里有粮食来给建奴?”

程本直闻言之后,便开口反驳道:“梁先生此言差矣!朝廷大军为国出力,受朝廷供养自然天经地义。辽地百姓又于朝廷何益?大人又何必负担百姓粮草?再说了,到了明年四五月,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