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章 锦州大战(二)(1/2)

.b("rr"). = "r_" + r[2];

正常输出章内容

.b("rr"). = "r_" + r[3]

看看四周没有外人,范程又接着开口道:“大汗,倘若三贝勒真的三天内攻下了锦州,那可如何是好?真的把锦州城的财务分一半给正蓝旗,只怕会助长三贝勒的势力,而且也会引起其它旗主的不满。 要不要奴才想办法拖他们一下?”

皇太极闻言便回过头来盯着范程,一直盯着。盯到范程心里发毛,不由自主的跪下去之后,这才开口道:“内斗归内斗,不能让内斗损害了咱们大金的利益,这是本汗的底线,大金军倘若有人敢拖自己人后退,杀无赦!”范程脸色发白,额头的冷汗也开始流了下来,无声的磕头请罪。

由着范程磕了一会儿头,皇太极才开口道:“起来吧!本汗这次当你没说过,不要再有下次。”

范程赶紧谢恩起身,转身站到了皇太极身后,一时不敢再说话。

前面已经立威,接下来便要示恩。皇太极便低声开口道:“本汗有把握,莽古尔泰三日内必然无法攻下锦州。此事咱们不要插手,由着他去打。北门这边该佯攻佯攻,该策应策应。”

听到皇太极的解释,范程这才放下心来,看起来大汗还是把自己当做心腹的。

锦州城城下,双方都是箭如雨下。从地利来看,城楼的明军站的高,射的远。从天时来看,如今正是早,日头正从东边升起,直射着城明军的眼睛。冬天的日头虽然有写发黄,却也多少有点刺眼。因此也给明军的瞄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双方各占一种优势,对射时则基本保持平手的水准。

往来的箭雨,大批的辅兵往复奔走。挑着泥土的辅兵不断的有人箭倒下。后面的人也根本不管不顾,直接踩这前面的人冲了过去。死人流出的血水,很快已经冻结。从城楼看来,底下黄白相间的泥泞雪面,到处点缀这一朵一朵的红花。

日头越来越高,城下建奴的弓箭手已经换了两波。身为奴隶的辅兵们却没有轮换的好事,要么在死光前把护城河填,要么全部死光,重新换下一批。

在求生的本能驱使下,汉人辅兵们拿出了十二分的力气,希望尽快把护城河填,好方便后面的建奴来屠杀城楼的汉人士卒。

随着日头越来越高,护城河也逐渐的开始被填平。一直在查看这进展的建奴将领朝旁边的传令亲兵示意了一下,紧接着撤兵的锣声开始响起。

建奴弓箭手对着城楼一阵急促的连射,短暂压制住城楼的弓箭后,便背起受伤的同伴,转身潮水般朝后退去。

见到掩护的弓箭手已经开始撤退,挑着泥土的辅兵们把担子一扔,也连滚带爬的往建奴营逃去。

一午交战下来,建奴弓箭手死伤百。城楼明军的死伤也差不多这个数量。唯有那群汉人辅兵,挑着沉重的担子,移动又慢,也没法躲避,死伤最为惨重。出发的时候有一万五千人,一午下来也剩下一万人出头点。其余的要么死,要么伤。

建奴可不会这么好心的去城下抢救汉人伤兵。只是任由他们在东门外的雪地翻滚,哀嚎,最后变得无声无息。

等到建奴退去,城楼的明军出了一大口气,纷纷扔掉手的弓箭,坐了下来,大声的喘着粗气。

趁着这个空挡,祖大寿连忙命人打开栅栏,将城楼的疲兵撤了下来,换了充分休息过的生力军。

从今天的情形来看,吴襄这计策还是不错的,祖大寿还是满意,东门防守的一千多守军,死了一百多的情况下竟然没有溃败。要知道倘若放在以前,城楼的守军一旦发现身边的同伴一个个箭死去,要么会蹲下来躲进箭垛下,要么会死命的往城下逃。

看看如今的情形,祖大寿开始有了一点信心。凭借城的四万守军,守三个月不说,一个月还是有把握的。顶多一个月,长伯便会开始偷袭盛京,到时候锦州之围便可以解了。

午时刚过,建奴大营又响起了进攻的号角。

建奴午已经将护城河填平,不过眼下还没办法蚁附攻城。锦州城墙外,尚且还有一道低矮的马墙,阻挡住建奴大军进攻的步伐。之所以叫马墙,便是因为这墙差不多半人来高,人可以轻松翻过去,驮着士卒的战马则不能。

电视的城池往往依着护城河而建,实际除了经常要修缮的堡垒外,正儿八经住人的城池很少如此。因为流动的河水会不断的冲蚀城墙的根基。如果城墙依着护城河而建,用不了几十年,等到河水冲坏城墙墙基后,城墙便会自行倒塌。因此实际城池和护城河之间往往有数丈的距离(具体请参见西安城墙)。而马墙则往往依着护城河的内侧河岸而建。

马墙有两个作用,一个便是同城墙形成狭窄的空间,使得攻城方的云梯无法搭架。倘若在马墙外架云梯,由于梯子底部距离城墙太远,梯子角度过于平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