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00章 收获(2/2)

下来了,在村子里转悠,开始忽悠人们卖茧。

陆见安算了一下,他们家的茧算是丰收。

大抵村里像他们家这样的人家也就那么三两户。

其余人家也不过一两千斤就顶了天。

不是不想养,是没能力养。

谁家也就两三亩桑田,自家种桑自己养蚕。

多余的也不会加大产量。

没钱。

像陆见安这样的一季就能收入一百多两银子的可不多。

简直不敢想。

谁能知道陆见安心里那个郁闷。

辛辛苦苦三个月才一百多两银子。

要知道在这里是算是收入颇丰。

凤山县的小作坊一年到头也不过十几两,或者几十两银子,她这已经算是大户。

可是要和陆见安想要过得日子比起来。

这点银子连成本还没收回来呢。

唉!

看来还是丝绸赚钱。

动不动一匹就是十几两,几十两。

那些大丝绸商人,一次买卖就是上万两白银,说不准几万两,几十万两呢。

利润自然是诱人。

陆见安叹口气,她还是慢慢来。

光是一架纺织丝绸的机器,他们就买不起。

三千两可不是个小数字。

积累成本吧。

陆见安家里的茧自然不卖。

同时也和村里的里正打了招呼,他们也收蚕茧,就是为了冬日里还有活儿干。

既然挂着陆家丝坊牌匾,自然是要做这个生意。

里正也和村民一说,大家自然愿意,陆见安出的价钱比水头一斤高一文钱,就近就能送到陆家,谁还不愿意呢。

毕竟多了还是一笔钱。

几百斤可就是几百文呢。

家里都能吃多少肉,买多少粮食呢。

穷苦人家过日子自然乐意。

于是倒是不少人主动挑拣好了,送到了陆家,陆家只收干茧,鲜茧他们没地方,也没人手去收拾,干茧省心多了。

水头本来是火大。

一个水头手里都是几个村子的收茧。

少了干茧,收入自然会少一部分,心有不甘,可是一打听这一户是陆家,那个大名鼎鼎的陆家,水头偃旗息鼓了。

他们又不是少了陆见安这一口就要饿死人,没必要招惹这种麻烦。

谁知道会不会好好地天上打雷啊。

现在一打雷他们都会想起陆见安。

一道雷劈死人的事情不多。

在他们整个陈国也是新鲜事呢。

而陆家几个月缫的丝也该到茧节上去换回来真正的收入。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