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27章 婴灵(1/2)

书房经过刘一航一顿的折腾,那股腥臭的问题的确淡了很多,不过也好闻不到那里去,腥臭味、艾草味、樟脑丸味……混合一起,根本无法形容。刘老爷子皱了皱眉,从书架上拿出一盒上好的檀香,抽出一根放在书桌的檀香炉中点燃了。牧原觉得很奇怪,这檀香的味道似乎能够压制住其它的味道一般,才刚刚点燃不久,房间里的味道就改变了许多。沉思了一会儿,牧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这檀香有静神醒脑的作用,安下了心神,沉溺于自我,那么对外界的感知就慢慢地淡化了。

“一航啊,你去忙吧,不用管我们!”

刘老爷子支开了儿子,才管好房门重新坐了下来,只是他没有急着谈话,而是慢慢悠悠地开始烧水泡茶。刘老爷子的冲泡茶水的动作很是流畅,行云流水,每一个不走都一丝不苟,却又没有一丝的刻板,想必是经常摆弄的缘故。

煮水、温器、洗杯、置茗、净茶、冲水、浸泡、出茶……一系列的步骤之后,一股清淡而悠长的香气升腾而起,飘散于整个书房。

“来!”刘老爷子用茶叉将茶杯置于茶托之上,推送到牧原的面前,“尝尝!”

牧原对功夫茶没什么研究,这个功夫茶可是有功夫的人摆弄的,他年纪小,又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去做,一大堆东西要去学,哪有时间来摆弄这些东西。不过,对于功夫茶的一些常识他还是知道的。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福建和广东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如今更成为中国茶艺的代表。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而品茶,要先闻香味,然后看茶汤的颜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刚好分为三口品完。香味从舌尖逐渐向喉咙扩散,最后一饮而尽,可谓畅快淋漓。这就是功夫茶的三个境界——“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咙,神明凌霄汉”。

牧原轻轻端起茶杯,按照书中所说,先闻其香,后看汤色,然后细撮一小口,一股淡淡的茶香立刻弥漫于唇间;再轻泯一大口,茶入唇舌,刚才的清香似乎不见了,反而是一股浓重的苦涩之味在味蕾中展开;最后,牧原一口饮尽,随着茶汤入腹,刚才被抑的茶香瞬间绽放开来,一股甘甜之意在喉咙间陡然升起,一时间,灌入脑海,回味良久。

刘老爷子看着牧原的动作,微微点头,牧原的动作虽然生涩至极,不过也算是做的有模有样,勉强算是摸到了茶艺一道的门槛,尤其是对于茶香的品味和领悟,也是相当有潜力。品茶这东西,就像是下棋论道,要么是志同道合,要么是臭味相投,很难坐到一块儿去的。否则,棋圣对着臭气篓子,茶艺大师对着牛饮大肚汉,话说不到两句就能打起来。

一盏饮吧,二泡将起。

“小家伙,事态都进展到这一步了,你是不是该给我露点底了啊!”刘老爷子说。

“老爷子,你想问什么?”牧原问。

“你刚才给我治伤的那团火是从哪儿来的?”老老爷子好奇地问,“我怎么没看到你点火啊,而且,那火看起来也不简单啊!”

“那是做魙火,也叫聻火!”牧原也不再做隐瞒,他看的出来,面前的这个老头还是知道分寸的,口风也很严,不然他的那处伤也不会隐瞒这么多年,连他的儿子也是不知底,“一个恩人赐给我的,我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和您老人家的病情有些相似!”

“哦,聻火!”刘老爷子沉思了一下,继而说:“人死为鬼,鬼死为聻,聻死为希,希死为夷。可是这个聻火?”

牧原点点头,说:“对,没想到老人家也知道这个出处!”

此句出自宋朝刘义庆《幽冥录》,而幽冥录是一本志怪类杂录集,和小学课本中经常提到的《搜神记》有些类似,甚至很多故事被后者收录。这本书据传有30卷,所记鬼神灵怪之事,变幻无常,不过身为可惜的是原书已失,在上个世纪,鲁迅先生翻阅古典古籍,经过多方查录,在《古钩沉》一书中整理出两百多则。

“都说人怕鬼,鬼怕魙,魙怕阎王,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些东西存在?”刘老爷子眼放异彩,喃喃自语道。

“不知道!”牧原说,“这些都是书上记载的罢了,没有什么考证,我也知道这种火叫做魙火,能够趋避一些阴邪的东西,但是除此以外就一无所知了!”

“也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可怜那么多的人还夜郎自大,以为无所不知!”刘老爷子说,“如果不是因为意外之下弄出这处老伤,估计我也会认为这些不过是奇谈怪论,还好,老头子我今天遇到了你这个小家伙,可谓是大开眼界啊!这也证实了我心中的疑惑,看来老头子我这些年的坚持是没错的!”

“老爷子,希望我们今天的这些事和这些谈话还是不要泄露出去!”牧原有略带恳求的语气说。

“放心,老头子我知道轻重!”刘老爷子笑着说,“要是我这嘴巴不严实,估计我早就被人送到精神病院去了,还能每天带在这书房里泡茶看书?想不到,你在这意气风发的年纪,还知道韬光养晦、隐藏锋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