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232 好年景(2/2)

,这,这,种菜利润这么大?”胖子看到帐目,也吃惊得说不出话。

在他印象中,种菜能养活那一大帮工人,再赚点小钱,这就满足,可是那巨大的利润,让他感到震惊。

赵风有些感概地说:“是啊,我也很吃惊,一开始还以为是张姐给我开玩笑,可是一看帐本和银行帐户,那钱确确实实在,这才相信,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农场一号的最初功能,就是为洗金打掩护,洗金获得暴利,又想帮助一下官田村的乡亲,于是下意扩大规模,然后又找到张楠,于是农场就开始高速发展。

其实想一下,农场获得暴利,也不奇怪。

首先是租地的成本低,这时大伙都热衷进工厂打工,很少人沉得下心去种田,特别是城郊的农民,他们手里有地,修建一栋房子收租,一年轻轻松就有数以万计的租金收入,谁还想那么辛苦种地?所以赵风的租地成本很低。

然后是肥料,肥料是种地最大的成本开支,但在农场一号,用的是自然肥料,前面有点臭,肥力也一般,张楠加入后,在她的指导下,加入了发酵工艺和除臭工艺,做出无臭味的有机肥,节约了大量成本。

最后就是新技术带来的福利。

新式菜心,以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迅速占领高档市场,成本比普通菜心要便宜,可价钱很丧心病狂是别人的几倍,不仅在花城,张楠在官田村、东北那边也建立分农场,灵活采用合作、包销等方式,快速扩大市场。

当然,还有一点不能否认,郝威暗恋张楠,喜欢替她出谋划策,有时还主动帮她解决一些问题,省下不少经营成本。

于是,光是卖青菜,一年也能赚几百万,也就不再是天谎夜潭。

赵风也见识过这种例子,读书时学校旁边街上,每天都有一个老婆婆推自制的花生糖出来卖,她做的花生糖又好吃又甜脆,很多人喜欢,不少人看到她这么老还出来卖东西,也有同情之心,于是老婆婆的生意很好,每天早上9点多钟出摊,卖到11点左右就卖光,收摊回家。

当时还以为老婆婆可怜,也不知每天能吃饱没,后来才知道,老婆婆的花生糖每块卖5毛,而成本低于2毛,这种糖她每天卖1000块,赶集日能卖三千多块,也就是说,这位老婆婆每天至少赚三百,月入过万。

这时候,普通人一个月才赚800到1500,老婆婆轻松秒杀一大票所谓白领高干。

农场一号也一样,不显山不露水,一年劲赚几百万。

除了农场一号,郝蕾打理的农庄有也20万的进帐,要不是开张时间不长、还投资了养殖业,那钱分得更多。

郝威主打的洗地金,盘算后给赵风送过35万的字条,现金他扣下了,用于赵风购房、装修等费用,除了郝威赠送的那套别墅,赵风和胖子一人又挑一套高层住宅。

最受赵风重视、耗费精力最多的九邦首饰,结算时仅仅获得160多万的效益。

看似很少,要是算上赞助卡梅隆的50万美金,再加上那批首饰的造价,算起来足足400多万,要是加上这些,九邦一年的利润在600多万。

这里不包括还有一批还没有结算的首饰。

说到底,还是九邦最赚钱。

当然,九邦花费赵风的精力最多,从业人员也最多。

把帐目算了一下,赵风忍不住得意的吹了个口哨。

很不错,扣去张楠和郝蕾的分红,赵风大约有300多万的收益,就是清了胖子雷打不动的一成五的分红,赵风还能有300万的现金。

在1996年,300万可是一大笔巨款。

简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打造参加克利翁舞会的首饰,至少要拿出一百万的预算,这样一来,赵风手里有200万可支配。

赵风心情一好,就拉着胖子去看房子。

和后世相比,现在房子就是白菜价,不夸张地说,无论买哪里、无论买多大或买哪个价位,一个闭着眼也能买对、也能赚钱的黄金时机,赵风自然不能错过这个大好机会。

当年流行:年头不买房,一年又白忙,现在不是“年头”,但这并没有打击赵风的热情。

只是胖子对买房有表示有些不解。

if(qstorage('readtye')!=2&&locationhrefindexof('vichater')<0){

documentrite('');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