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55章 苗头(2/2)

尴尬了,不论继续围攻西路军还是直接撤退,都有很大的风险。

从前线撤兵是最考验操作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在后撤的道路上崩溃,至于遗失作战物资反倒不算事。特别是西路军、西凉叛军这样糅合起来的军队,从前线后撤最容易引发崩溃……因为缺乏牺牲精神,没有一支合格的殿军部队。

若西凉叛军继续围攻,那更危险,在第一轮突袭中没能战胜准备不充分的西路军,那后续战斗中有准备的西路军会在工事协助下,做有准备的战斗,几乎很难正面撼动、击溃西路军;一旦皇甫嵩、董卓集结兵马靠近战场,那叛军撤退的风险更大。

现在可以这么断定,只要西路军顶住叛军的第一轮猛攻,那叛军立刻会跑!

令张举遗憾的就在这里,仅仅占据宋杨部的东一营,缺乏足够的战场宽度投放兵力;最遗憾的在于,仅仅占据东一营,是无法拦截边章、北宫伯玉二部残军的。

至于军队从渭水南岸行军……缺乏足够的船,缺乏适合大量军队渡河的渡口,渭水南岸地形不如北岸平缓,更没有宽阔、平坦的驰道。在南岸行军,根本追不上北岸的军队。

如果西路军一开始,在长安就转渭水南岸行军,企图绕袭到陈仓……那西路军跑到武功、眉县一段时,绝对瞒不过叛军耳目。有可能引发叛军溃逃,但根本追不上叛军。这种情况下……朝廷追究责任,西路军就得顶缸。

在张举,魏越思考破局手段时,黄琬也来到地图前,脸上不带一点情绪:“若我军破宋杨部,勒军于阎良营前,此事叛军应该能预料到。我军各营来源复杂,硬要猛攻坚固营垒,各营必生诽议、不满,也不会用力去打。是故,老夫判定,我军即便要打阎良军营,仓促之际也难见成效,反倒会令军心动荡。既然如此,可见我军占据宋杨营垒时,叛军仍然有破我之策。”

看着魏越,黄琬笑问:“扬祖指挥叛军,老夫进驻东一营,勒军于阎良营前,扬祖如何破我?”

毫不犹豫,魏越一笑:“各营自北向南突击就是,我准备充分,集结三五万步骑猛攻而来,难不成丈人还能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需要勇气,还需要其他军队在其他地方配合。

黄琬看张举:“居庸侯如何看此局胜负?”

“四六,平手四成,我军为叛军击破约占六成。”

张举说着苦笑:“成也地形,败也地形!我军以骑军为主,若被合围,长出就成了短处;而叛军骑兵,则会平添不少助力。”

骑兵不是用来防守的,张举暗暗握拳,咬牙道:“我若再有一万精骑,哪怕叛军有备,也能杀他个片甲不留!”

他扭头看魏越:“扬祖,或如黄公所言,我军攻取东一营在叛军预料之中。可我军岂有不取之理?不取东一营,如何向朝野交代?若不给朝廷一个说法,明明是皇甫嵩等人作战不力,反倒会诬陷我军坏了他破敌计划。”

“不管雍、凉豪强如何抉择,此战我决心围绕东一营与叛军杀个痛快。”

张举的手指在东一营与眉县之间点了点:“既然没有后路,我军就扎他一座营垒。如此一来,西有东一营,东有新营,扼守两端将利于不败之地!”

两翼稳固的情况下,张举不认为自己会败给凉州叛军。尽管地形上,自己的确吃亏,可他敢拼命……西凉叛军又有几个敢拼命?这伙叛军真敢拼命,又怎么会被皇甫嵩以弱势兵力堵住前路?

只要撕破皇甫嵩的防线,那整个关中就会大乱,可叛军却小心翼翼守住退路,生怕过于深入被聚歼。显然,西凉叛军对皇甫嵩能选保守战术,为什么对上西路军时就会变成激进战术?

游殷、鲍鸿即便通敌,也无所谓,关中人不可能在明面上坏西路军计划;何况军情泄密也在西路军的预料之中,再泄露一点也不妨碍什么,大不了收住手脚,围绕自己的退路进行战斗。这样即便战果不理想,也不会伤筋动骨。

西路军与鲍鸿代表的关中豪强的约定只有两项,第一是战斗前借两营扶风兵帮西路军运输辎重,第二是西路军抵达陈仓或在半路上受阻被围时,鲍鸿能组织船队给西路军运输补给。

现在两营扶风兵已划入西路军指挥序列,至于后续的补给运输……也不重要了,因为西路军不准备过度深入,战场最多在眉县西二十里展开。这种情况下,鲍鸿敢放水或拖延,缺乏足够的理由……逼急了,黄琬就敢派魏越持节过去将鲍鸿斩了。

不论你关中人是个什么想法,朝廷对关中的控制力比凉州强得多,凉州豪强跳得高不好处置,要收拾关中豪强还真不难。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