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79章 张举心结(2/2)

一路崩溃的事情。

送走傅子期后,魏越寻到张举,讨论今后的去处。

魏越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希望张举能提议张温,将袁滂、鲍鸿所率的后军从陈仓调往金城郡支援周慎。只要维持住守势,或接应周慎部顺利后撤脱离金城战场也可以,只要周慎这一路不要崩溃就行。

周慎这一路真的很重要,主将周慎、司马孙坚都是猛将,所部军队都是经历过实战的,所以这支野战军团可以牵制叛军,不让叛军轻易分兵。对付周慎,叛军会全力以赴,不敢玩太多花招;若是周慎这里崩溃,那中军,后军受到的士气打击是很大的,对付中军、后军这样参战经验不足,并无光辉战绩的部队……凉州叛军会使出各种花招,会很有主动性的进攻,搞不好中军、后军会随着周慎一路出现可怕的连锁崩溃。

这种连锁崩溃是十分可怕的,可能三路崩溃的军情传到董卓那里,董卓所部也会立刻士气大降,未战先溃;破羌军这里也是一样的,最怕的就是这种友军持续崩溃的军情,就如滚雪球……不,完全是泥石流!自己吓自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就是这么来的。

魏越的提议,周慎部的重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

张举缺犹豫片刻,推诿道:“不是某家不愿,而是这位车骑将军自始至终都不拿正眼看张某。我若向他提议,就怕适得其反,反而坏事。想我三路大军出关中时,是张温寄以厚望的周慎率军先行,企图先发制人攻其不备,然而受阻于金城,贻误大好战机;其次是董卓,张温有意遣董卓扫平、集结洮河诸羌,充为周慎侧翼,可董卓一心复仇,至今没能沿着洮河而上策应周慎。”

“可我军呢?先零羌果劲善战,又非湟中叛军、或西羌,不过是乘势劫掠而已。可见,攻克先零羌功勋远不如西羌、叛军隆盛;而偏偏,这先零羌又极为难缠,不好对付。”

张举怨气不小,说着讽笑不已:“扬祖,昔年东羌、西羌为乱,尤以东羌为甚。皇甫规、张焕先后主持凉州征讨诸羌事物时,前十四年花费二百八十亿,后七年花费八十亿。然而诸羌之害不能止,以至于凉州几乎尽陷于羌人。不得已,朝廷以新丰侯为将,出讨乱羌杀伐酷烈。当是时,张焕主招抚,朝中多有赞同,那时至尊初掌国政不能决。”

这些都是夏育口中得来的信息,顿了片刻张举似在回味:“当时,新丰侯请骑兵五千,步兵一万,车三千辆,至尊暂许。朝廷定下三年平乱军费五十四亿钱,而新丰侯连战连捷,三年所费不及其半,然却克服东羌,慑服西羌。其所征战,主要在于东羌,皇甫规、张焕所虑也以东羌为主。”

魏越听着不由感慨一声:“皇甫规、张焕徒有其名而已,若无新丰侯谁知凉州今为谁手?”

张举只是斜眼打量魏越,继续慢吞吞道:“可张温呢?扬祖,你我之才远不及新丰侯,破羌军虽众,不如新丰侯麾下破羌将士多矣。故,我等被围乌支近月,若非义从联军策应,恐怕将是一场惨胜。惨胜之余,扬祖与某又能有何作为?时至今日,扬祖为何不问张温一声,为何坐拥中军八营、后军七营五万大军,却不曾派遣三五千人来援我破羌军一臂?”

张举积怨已深,魏越听着垂眉,眼神阴翳:“问也白问,能有义从联军来援,已多亏了我那丈人奔走。”

仔细看一眼魏越,张举笑了笑,怀怨气就好,反正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他是跟张温没心思搅和了,就怕魏越跟着张温搅和事情,到时候他张举不参加又对不起朋友,参加的话又会感觉憋屈。

深吸一口气,张举笑着说:“这也是某赞同扬祖,驻军北地与东羌相持的因由所在。张温要受降,某不愿,他反倒投鼠忌器不敢作为。今扬祖担忧大局,让某提议张温……不怕张温拒绝,是怕他从善如流呀。何况周慎之辈,也敢位在某家之右?”

他笑容古怪,魏越轻叹无语,他知道张举的心结在哪里。不仅仅是周慎和张温,而是凉州三明之中有两个表里不一的水货,没有上一代破羌将军段颎力挽狂澜,鬼知道凉州战事会变成什么样子。

可魏越顾虑在于,如果周慎倒下去后,凉州边军一系,基本上就剩下皇甫嵩与董卓了。皇甫嵩又受到猜忌,没有人与董卓打擂台,那董卓获得凉州边军的拥护、领导资格几乎是定局。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