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02章 豫章(1/2)

在魏越顺江而下去江东时,朝廷针对于赵慈之乱做出了魏越预期中的分兵布置,命令关中的鲍鸿所部后军脱离张温节制,精简营伍后走武关赴宛城平叛。

所谓的精简营伍,是因为鲍鸿所部的后军兵员成分复杂,有募兵,也有部分征兵,还有关中豪强的部曲。精简之后,鲍鸿所部只留下随军军吏的部曲和招募的兵员,其他关中籍贯的征兵、豪强部曲则留在关中,重新编制。

这是个意料之中的消息,也有意料之外的消息,是魏越始终关心的张举问题。张举所部破羌军已完成编训,朝廷却始终没有同意张举调兵向河内与黑山军决战的提议。结果,不知道是张举担心风声走漏,还是做贼心虚,竟然坠马受伤,主动向朝廷上缴将印。

自破羌军进行新的编训后,直接归张温节制,没黄琬什么事。现在的黄琬主要任务就是辅助张温协调各军关系,权力不如过去那样负责一军来的重,却也胜在影响力广泛。几乎,关中重要的变故,张温都会隔三差五派人传到江夏,再经黄氏之手送到魏越手里。

张举意外坠马受伤,还主动上缴将印,这事在魏越看来怎么都觉得不正常。

以他对张举的了解,这是个鱼死网破的凶烈性子,绝不会抱侥幸心理把刀子丢出去束手待毙。

可张举还是把刀子丢了出来,问题是谁能接住这柄刀子?没人,没有一个人能从张举手里夺走破羌军,既然如此朝廷又怎么会允许张举辞官的申请?

江面楼船上,魏越吹着迎面江风独自思考着这些问题。他拒绝了黄承彦陪同去江东的好意,魏越也算是知道了为什么司马徽、黄承彦可以做个好老师,却无法做谋士、名臣的原因了。司马徽是个十分自我,不屑于去适应别人的人;黄承彦则在魏越看来有些小家子气,做个两千石郡守可以,却做不来衡量天下的大事。

张举的事情,魏越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一招投石问路。张举担心风声走漏,也存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借坠马受伤的名义上缴将印,就是在试探朝廷的心思。如果朝廷真的答应并作出一些让张举敏感的举动来,张举立刻就会炸毛。

此外,即便朝廷知道张举、破羌军是暗疮,眼前也不愿去挤破。西凉叛军,黑山军,以及黄巾军残部发动的反扑浪潮,都是一个个危及根本的烂疮。这些烂疮解决了,那张举破羌军这类暗疮,也就不足为虑了。这就是张举敢心怀侥幸的道理所在,并非贪生怕死的侥幸,而是有事实根据的侥幸。

另一方面,张举借伤辞官,有脱离凉州平叛之战的用意,而产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没有张举和破羌军,余下的军队去凉州平叛几乎不到三成的胜率,没必要再打了。或许也是张举弄出的这一档子事,才让朝廷下定决心放弃凉州平叛,于是鲍鸿所部后军拆解后,南下镇压赵慈之叛。

朝廷放弃出兵凉州的计划后,孙坚也就被征拜为议郎。这件小事情,并不在黄琬告知的消息中。

诚然,黄琬也看得出孙坚的军事才干,可孙坚并没有强大的独立武装,只能围绕朝廷运转。不似董卓、张举,拥有成建制的精熟战事又屡经大胜的骄纵部曲。只有董卓、张举这样有自己支柱的人物,才有资格成为朝廷眼中的麻烦,没有强大部曲的官员,只能依靠朝廷这个平台来运转。

沿途过江夏之后就是长江沿岸有名的大郡豫章郡,扬州在籍人口四百余万,而豫章郡就有一百四十万,是仅次于南阳、汝南、益州永昌郡的人口第四郡。此时吴郡七十万,会稽郡近五十万,这两个传统意义上的吴地繁华之地人口加起来还差豫章郡二十万。

三年前过豫章郡时,魏越对此并不敏感,现在对豫章郡十分的上心。

以至于听闻豫章太守王獒相邀,便带着典韦欣然前往,让成廉十分的不解,一路上邀请魏越做客的官员多了去,但赶时间的魏越并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去做应酬,多数都是拒绝了事,也就是在宜春令陆骏这里耽误了几日时间。

故而,成廉道:“主公,王君历任豫章以来晓达政事,断察疑狱,每遇疑罪多轻判之,深得百姓、土人爱护、称赞。因而政治清明,汉、土相安难有兵戈,为何王君也要购马军用?”

魏越摇头:“豫章政治清明是对的,或许汉人、土人相安而居也是对的,但绝对说不上‘难有兵戈’。此地水道繁复,水贼祸患从未消泯,其灾害不过或轻或重而已。又因此郡富饶,山越跨郡来掠也是常事。若豫章有数百精骑,足以应对山越劫掠。”

四个人口大郡,汝南郡是人家袁氏的大本营,几乎不可能夺取;而南阳郡也是人家袁术的,很难从袁氏口中拔出来。至于永昌郡,是天下第三大郡,可这地方还有个名字……云南。除非是去躲避战事过富足日子,否则还是息了谋夺永昌郡的主意比较好。

唯一能切入的就是豫章郡,与江夏郡比邻,不论是夺取荆州、还是扬州,都有一定操作余地。

只是现在的豫章太守王獒是个棘手人物,这是魏越见过的为数不多敢正面甩董卓面子的人物,打了董卓的脸,董卓还很怀念、敬重的人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