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7章 意想不到(2/3)

果才是正常的,若打不出,问题很大是出在指挥上。

当步军阵列左翼,宋武部四百骑成功突破、穿凿当面叛军右翼骑士后,更是出现了一个极好的战机。

宋武部突破的太快,以至于叛军两翼夹击的战术环境无法达成,原本对着宋武部相向对冲企图夹击的左翼、右翼骑兵不得不面对一个惨烈、纠结又无力的结局……宋武部突破右翼而去,结果右翼、左翼的对冲速度并未降下多少,双方撞在一起,烟尘中产生误伤、混乱,就成了意想不到的战机!

当宋武部完成降速、调头、整队时,竟然发现叛军两翼纠缠在一起失去行动力后不由大喜,而呼厨泉这三百骑更是眼睁睁看着叛军两翼撞了个满怀……之所以匈奴叛军相撞没有迅速脱离对方,是因为烟尘中视线不清,相缠绕一起进一步增加了混乱,使得两翼指挥彻底失效,底层骑士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前后左右都是同袍,故而没有明显战斗目标后,又失去指挥命令,自然而然的就茫然了,队列自然就混乱了。

几乎没有反应的时间,呼厨泉这三百骑恰好就撞进了混乱的叛军两翼骑兵堆里,以砍杀为主匈奴骑兵更适合混战、缠斗。呼厨泉这三百骑加入,进一步增加了叛骑混乱程度,使得宋武部有了充裕时间整队,并判断最适合的战机。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宋武分出一个百人骑士队奔向百丈外邪利战旗,余下的则依旧组成纵队对着叛骑左边斜刺杀出。

对着叛骑左边斜刺杀出是目前最优化的攻击路线,第一是出现的援军正在叛军右边近身搏杀,若本方从右边冲杀过去,会造成误伤,同时浪费宝贵的战斗宽度;若是从叛骑左边路线杀过去,本方右臂握持兵器,正好错身而过之际对叛骑人堆造成伤害,纵队中一排排骑士如同锯齿,能打出一种层层削切叛骑人堆的战术效果来。

这样叛骑两边都遭遇攻击,会进一步增加叛骑混乱,并形成本方与援军相互呼应的局势。自然,走左边不会抢占右边援军的战斗宽度,而是自己开辟,保证攻击宽度,自然就保证了攻击、杀伤效率!

人越是堆积在一起,对外的攻击宽度和被攻击面积越不成比例;这也是魏越渐渐放弃虎步营,放弃重装步兵超长枪战术构想的原因之一……超长枪步军战术是穷人没办法才玩的事情,若自己经营好河套、并州,虽然有人口劣势,可骑兵优势将是无与伦比的!

既然有主动性更强的骑兵战术可以搞,为什么还要为难自己去玩被动的步兵战术?

步军整列北,当魏越部以三排式大横队与叛军最后的预备队对冲接近二十步时,一时间前排骑士不分先后猜动左右踏弩,这是固定在马镫侧旁,由脚控制扳机的攻击武器。

踏弩只能保证弩箭向前飞去,不能保证射击精度,故而越是密集的骑兵对冲,踏弩齐射爆发的打击效果就越好。

这是手持弩骑兵在发展过程中被射速更高的弓骑兵取代后残留下来的战术,任何一支装备豪华的精锐骑兵都会装备踏弩,以追求临阵接敌时的作战优势。踏弩一般由两石、三石等轻量级的臂张弩改装而成,战场上骑兵脱离战斗后,便可以花费时间在马上完成重新填装和装备。

至于重量级的腰张弩、踏张弩,根本无法安装在马腹两侧,实在是太大、太重,射击时对马匹的干扰又太大,所以都是选择轻便的臂张弩改装。

只是近百骑的一轮踏弩射击不到二百枚弩矢飞出,打击效果远不如步军阵列百套大黄弩齐射。

故,魏越视线中,在对冲交锋前夕的一瞬,大约也就二三十骑因踏弩攻击而受损,对对方冲锋秩序干扰稍有效果而已,算不上致命性质的干扰。

这次对冲魏越与第二次对冲一样,他依旧没有接敌,对冲结束后冲锋速度依旧,目标则是冲锋前预定的叛军战旗、主将邪利!

魏越跟着冲锋片刻,就察觉冲锋速度下降,前排也无战斗痕迹。

心中奇怪,马速降下后,左、右两个百人将都向他靠拢,待马速彻底停下后,之前的前队百人将张桓抬臂指着西边,粗声道:“主公!宋武如期分兵夹攻,敌将邪利惧战逃亡!”

说话间,宋武派来的那一个百人队已降低马速,开始向魏越这里靠拢,寻求最新的战斗命令。

魏越眯眼看着那远去、剧烈摇晃、摆动的战旗,到现在他还脑子有些晕,竟然这么快就打赢了,而且是决定性的胜利,胜利之快让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抬手解下面甲,才发现持续的高度专注战斗状态极大的消耗了精神和体力,手臂酸软无力,无法顺利取下面甲,试了几次都无功而返,索性放弃,回头看一眼四散而逃,践踏起无数烟尘的叛骑:“传令!迫降叛军,降者不杀!”

“令典韦部迅速脱甲休缓气力,收拢降军后,再打美稷!”

“再有,分出四百骑追杀邪利,逼迫此人逃遁左大部。不可追之过急,也不可让此人逃入美稷。”

对于战斗胜利之速,魏越虽有心理准备可也有些反应不过来;对于战斗失败,邪利也有心理准备,可没想到会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