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82章 各自援兵(一)(2/2)

隘口,即便后退也能在东岭据点掩护下安然后撤。因地势限制,占据东岭的李乐部自然不害怕被隘口守军追击,甚至可以据营固守牵制汉军宝贵的兵力。

可是李乐又是如何做考虑的?

胡才部已经与汉军接战并纠缠在一起,胡才已经失去选择战或者不战的主动权。现在胡才所部的生死已寄托在韩暹与李乐的选择上,双方是否依约出兵接战,直接决定着胡才部的命运。

实力最为雄浑,并主动向汉军邀战的韩暹威望、影响力仅次于张举、郭泰。李乐违约也就罢了,如果韩暹违约坐看胡才部覆灭,那么会对韩暹的威望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哪怕出于大局考虑,韩暹也要做出必要的牺牲。牺牲一支部队牵制汉军,并向胡才部做表示,免得将士寒心。

韩暹再次派人督促李乐出兵之际,也派出一前一后两营兵力沿着西岭北侧移动,始终与魏越本队保持四五里的间距。

魏越本阵三千骑却有马匹一万一千出头,拉辎重的车辆也有五百出头。

行军阵列南面上风口视野清晰并无阵列行进踩踏出来的扬尘,百余骑护卫,肥遗龙战旗下,魏越看着东边跟进的韩暹部不由咧嘴露笑,马鞭斜指跟进的韩暹部军队对左右道:“韩暹右翼不过万余人,今其六七成兵力随我而动,大部主力缓行似龟不做邀战之态,可见其势穷矣!”

“以我军之迅捷,若调转杀向韩暹右翼,千骑席卷而去足以凿穿其单薄右翼,再与另两千骑两相夹击,其阵势必然动摇、溃散、糜烂。”

说着呵呵做笑摇摇头,可惜这么打折损很大,重装骑兵训练不容易。马匹遴选、装备技术、人员训练都是高成本的,尤其是平时训练、维护部队的成本也很大。

现在他手里的重装骑兵是汉军历战老兵中的精华,吃了那么多的朝廷资源才养出来这么仅有的一支重装骑兵部队。这支部队现在扩编不缺战马和装备,缺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以及足够的财富。

这种老兵是很难培养的,等雒都政变后这种老兵几乎是很难再生的,损耗三五百骑能击溃韩暹的阵列,可怎么算魏越都觉得自己吃亏。这支重装骑兵,应该当尖刀来使用,应该用在更重要的时刻。

魏越的行军方阵连他自己都不清楚,跟唐军的4X4野战行军队列十分神似,唯一的差别就是没有步兵阵列。但依旧是鱼鳞阵行军,遇敌战兵向外列阵,辅兵、辎重居中,在各队位置变动最小,花费时间最短的情况下布置成‘回’字方阵。

唐军的行军方阵直接解决了草原行军、平原遭遇战时可能出现的伏击、突击问题,保证了军队时刻能以正常的状态去接战。

汉军多有行军遇袭进而全军覆没的记录,可唐军有多少这方面的记录?

唐军行军方阵是一种简单的数学应用,也是建立在军队高素质基础上的。府兵制度完蛋,藩镇兵失控军阀化后,敌人也从游牧胡虏、吐蕃变成其他军阀后,这种高要求的行军方阵也就没了生存基础。

纯粹是魏越在军队综合素质提高后,在数学理论下对军队的一次优化而已,而目前这种几千人的行军方阵对付白波军还真没多少用处,真正的用处是塞外与胡虏决战时步骑混编大军团行军。

而这场韩暹推动,却成为转折点之一的李乐,此时此刻于阵前徘徊,至今犹豫未决。

胡才部即将陷入苦战,李乐部属纷纷请战群情激荡,让李乐十分为难,解释道:“此战之初,我军便败了。今只依凭我河东无力与魏扬祖抗衡,河内诸军不来,能持守势不失,本就不易,更何谈击败魏扬祖?”

环视诸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在汉军中服役过,李乐理直气壮的询问:“论器械、操练,我河东之军如何与魏扬祖麾下久战叟兵相比?再论兵法计略,当世之人又有几人能与魏扬祖并论?”

“何况,韩暹鼓动胡才进击隘口,而其本部紧邻魏扬祖,却坐视魏扬祖向东逼来……如此友军,难道尔等欲效仿胡才所部?”

呼出一口气,李乐眯眼,神情阴郁怀恨:“自开战之初,我军便有层层阻击拖延魏扬祖兵锋之策。而后相持于此,为大渠帅攻掠河内与黑山联合争取时间。大渠帅处尚无一战击败魏扬祖之心,更弗论我等。”

“可恨呐……”

若不是张举执意要布局伏杀魏越以及拿出可能逼反魏越这么大的一个诱饵,白波军主力怎么可能会白白耽误那么宝贵的时间!

黑山军三路出击,张燕、杨凤分别向河内、上党进军,为的就是与白波军打出夹击效果,让汉军无法头尾兼顾。分割汉军后,白波、黑山两军就能凭借兵力优势迅速分别予以击破,占据河内便能形成直攻雒阳的态势,足以彻底改变天下格局。

结果白波军主力没能按期进击河内,去佯攻上党拖延并州军的杨凤被丁原打残很干脆的招安成了黑山校尉;张燕则被河内太守朱儁大败,另一边的于毒进攻中原失利,导致黑山军分崩离析纷纷请降。

没了黑山军,白波军岂能久持?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