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91章 猛将传说之始(2/3)

杜氏低声交流着什么,都是面带微笑。

队伍中,魏越扎着零碎小辫,袒露胸膛随意披着一领锦袍在马上放声高歌,右臂握着马鞭有节奏的挥动做指挥。他前后列队而行的回乡军士背负干粮、挎剑踩着整齐步点,肚皮温饱之余也兴致满满跟着他一同高歌,宣泄情绪。

这批回乡军士跟着魏越前后征战最短的也有一年,时间长的有三年,学会的声乐已不仅仅限于诗经,还有乐府之中军旅相关诗歌。

军旅歌曲多以思念乡愁为主,临战之际军营肃杀不能歌唱,进入雒阳郊区后也就不再限制这类悲伤、动摇军心的诗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一首悲伤的《十五从军征》肆意歌唱,催促着思想心切的军士腿步更快,一些情绪敏感的军士已含泪啜泣。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马鞭在手中挥动,魏越又起了一个头,身侧军士就跟着唱这首《战城南》:“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声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独徘徊。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扬祖心有积怨。”

桓典听着悲怆歌声忍不住叹息,一旁同行的孟陀神情忧虑,自见识过魏越率三千骑横行战场无人敢惹以后,孟陀越发的敷衍差使,连平时的交际都兴趣乏乏,不知在思索什么。

如此厌战、悲怆的千人合唱,已引得官道北边庄园中人盼望,他们看到的只有队伍中两杆大旗,一杆白底黑字红边写着‘汉武都侯’,另一杆则是魏越独有的黑底白纹双头双尾肥遗龙图腾旗。

就连官道南河对岸的庄园中都有人闻歌声而出,远远观望这一支离开战场百战余生的队伍。

道路北,一处庄园牌匾上写着‘不其侯’,有女眷登箭塔眺望这支队伍,瞬间就认出了辨识度很高的肥遗龙战旗,更别说那明晃晃的‘汉武都侯’旗帜。

队伍后大量的战马载重被驱赶而行,队伍中骑马者寥寥无几,而鲜衣怒马者而身姿显目者唯有魏越一人。

“那人便是魏扬祖?与传言大不同,怎的这般风流畅意?”

“应是魏先生无疑,身长如此万里无一,又受将士如此拥戴,必然是他。”

跟着魏越学习过一段时间书法的万年公主对着阳安长公主肯定回复,她身侧还站着长公主驸马伏完的女儿伏寿。伏寿不是长公主所生,可伏完有六子一女,唯一的女儿哪怕不是自己生养的,自然也就很得长公主喜欢。

长公主是桓帝的长女,驸马伏完是琅琊名门出身,袭爵不其侯。爵位来自祖先功勋,而不是与公主成婚,属于那种含金量较高的一批贵戚。

三人视线中,看着头扎零碎小辫,右臂挥着鞭子身姿伟岸行举不羁的魏越,各是不同反应。

长公主看着魏越背影从视线中渐渐被树木遮挡,耳中还能听到此时队列中齐声合唱,这次唱的是普及范围的励志诗歌,连河东豪强部曲也跟着歌唱起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声调悠长,念及魏越此时取得的成就,长公主又对比自家丈夫伏完,感叹重复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不是自己丈夫伏完不努力,而是她先帝公主的身份阻断了伏完的上升渠道。

感慨之余,长公主询问道:“武都侯家中可以未婚姊妹?”

万年公主摇着脑袋心不在焉:“只听闻有一阿姊,已嫁与其表亲。”

长公主不由摇头惋惜道:“不巧呀…”

没有问魏越有没有兄弟这个话题,也没有感慨魏越与黄氏订亲这件事情,这不像自己母亲的作风。让身段儿刚刚长开的伏寿警觉诧异看一眼母亲,又看看走神的万年公主,似乎万年公主这段时间常来她家游玩。可自己母亲前后张罗,已给六位兄长订好了亲事……

向东的队伍,又开始唱一首十分长的叙事诗歌《陌上桑》,包含着爱情、战争与绝望的期待:“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官道中,扶风兴平县小吏王忠面目稚嫩,背着公文牵马而行,一袭黑底红边吏服看着身侧经过、高歌的飒踏队伍,目光落在魏越身上半张着嘴神情之中满是崇拜,驻步观望,待魏越经过后低声自语:“大丈夫当如是也。”

前后不断又紧促的关中战事已抽调了大量的在籍丁壮,年十五的王忠便被县衙征为小吏。此前县中吏多被调入军中担任基层军官和军吏,这种情况在关中十分普遍。就人力资源来说,已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