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15章 关中(2/3)

住五个两千石官位。

新的北军五校校尉魏越准备全部任命为自己的亲信,将这五个人官秩、资历抬升到两千石级别;然后等新的北军能正常运行,再将这五个亲信陆续调离北军外放太守,让出来的官位交给蹇硕来控制。

就如何在失去五校校尉之后继续控制北军兵权,就需要好好的规划一下。

唯一、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继续执行‘司马主训’这一制度,新的北军五校可以坐营、掌兵,参与军队的日常营务运转。可考虑到后续对兵权的控制和对蹇硕的反制,继续执行‘司马主训’这一制度就能达成。

前后理由也是充分的,光明正大的将自己旧部提拔为五校校尉,就是为了确保新的北军军制能正常的运转,避免北军改制过程中遭到来自外部的干扰。

就此事,皇城中西园校场中,魏越再一次与蹇硕当众交流,根本不怕何进或者谁听去,他的目的就是如此的单纯,任用亲信为的就是避免干扰。

如此坦诚布公的态度可谓大胆,又表示:“新军改制,并上下磨合至运转自如时,五校校尉自会调用他处,空位以待合乎时势者。”

蹇硕摸着下巴领会到其中的用意,又担心到时候被何进渗透夺走一两个职务:“魏侯,这合乎时势者,何解?”

“北军乃天子禁军,自然是得天子信赖者。”

魏越说着扫一眼曹操,袁绍、鲍鸿率军出镇外州,曹操可是现在的西园军二号人物。

魏越这一眼扫过去,蹇硕目光也跟着移过去,结果与曹操瞬间对视,两个人都是干干做笑,曹操笑容尴尬。

算起来都是宦官集团出来的,可曹操为了向士族靠拢,硬是把蹇硕的叔叔打死,自然很难跟蹇硕死心塌地的干。就现在留在雒都的西园军来说,中上层以宦官集团为主,可自上而下又相互钳制,层层框架彼此监视,谁都无法自由行事。

魏越继续说:“此项若无疑问,那就说说佐军司马与五校坐营司马。此类岗位本侯自会任用亲信,不喜他人插手。其中用意与五校校尉类同,不过五校校尉三月而撤,这六位司马,则需要六到八月。新来的诸校尉若能迅速执掌营务运转,那营司马六月后调遣,依当下惯例由掌营校尉委任亲信为营司马,若是诸校尉对营务掌握生疏,那五校营司马则延期二月。至于佐军司马,本侯执掌北军一日,这佐军司马就无需变换。”

蹇硕听着皱眉不已,细细分析其中的利害得失。

他也清楚边军、各州兵马的情况,一般主将为了战斗力考虑,不会把手隔着校尉伸到下面具体营务运转中。为尽可能的聚合、高效率的发挥每一营的战斗力,基本上掌营校尉都会任命心腹为司马,以辅助自己掌兵。

这跟州郡县长官一样,州郡县长官是朝廷任命的,可这上中下三级长官都是自辟属僚。大到一个州,小到一个县,其功曹、从事、各种属吏都由长官自己决定任用,在人事方面有很大的自由性。

目前领军校尉自行任命司马,追究起来是不符合规矩的。就军队的严肃性来说,小到一名军士,都不是校尉能随意征募、开除的。

按照传承自秦法的前汉军法,兵员补充由相关军吏负责调动;功勋考核也由相关军吏记录;违纪惩处也是由相关军吏负责并执行;各级军官的调动、升迁,考究起来根本没领军校尉插手的份。校尉能干的就是领会主将的作战意图,作为主将的臂膀将下级单位更高效的运转起来……仅此而已。

所有的军吏都是主将指挥团队垂直管理的,全军上下所有的资源调动、人事调动都是主将集团按着规章制度运转。领军校尉不需要,也不应该有过于突出的存在感,只要能合格执行主将意图即可。至于领军校尉自行任命营司马一事,在前汉时看来,与造反没区别。

可当下来说已成为风气,只能怪黄巾之乱时各地募兵备战,因为缺乏大量的军官不得已如此。战争中锻炼军官,战争中淘汰军官,导致领军校尉渐渐拥有了对营司马的任免权力。

甚至某些杰出的领兵者,如孙坚、魏越、张举、张纯、公孙瓒等,不止是营司马,就连军吏都由自己的私人出任。

魏越见就蹇硕和曹操认真考虑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深远影响,良久又补充道:“就佐军司马一职而言,非中垒将军亲信不可任。身为中垒将军,若上不能得天子信赖,下不能执掌军权,存之何用?”

这一点蹇硕很有感触,自他的心腹司马赵瑾去益州平叛后,他就感觉自己对西园军的掌控有一些力不从心。

曹操自然也有这类感触,夏侯惇虽然是他典军校尉部下属各营中的一名司马,却不是他本人的典军司马,其中受到的种种钳制只有他本人能感受到。

在名义上承认领军校尉对所属营司马任免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还要剥夺领军校尉对所属营军吏的控制、渗透,将小到兵员补充这等琐碎事都收到主将军吏集团手中。

这就是魏越改造北军五校的建军思想,至于战术核心自然是甲骑,五个营的军种配备、战术组合,都是要以甲骑为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