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47章 选将(2/3)

下的一道公文:“豫州牧表袁绍为泰山太守一事,今日公卿集议中顺利通过。可兖州兵马正抵御青徐黄巾贼攻掠,诸位可有良将人选?”

贾诩开口:“广陵射阳人臧洪,可往代之。”

魏越皱眉,他是臧旻举荐的孝廉,与臧洪也算熟识,他已经下令征辟臧洪为从事中郎,准备通过收编臧洪来拉拢臧旻一系。现在若贸然将臧洪任命为负责一州战事的大将,会促进臧洪一系的成长,不利于收编。

臧洪的资历是没问题的,与他一同外放县令长的刘繇、王朗在雒阳政变后迅速被提拔任命为太守官。何况臧洪有臧旻留下的政治遗产,任命臧洪主抓军事,那么臧洪就能从他父亲旧部中迅速召集到一批经验丰富的军吏部属。

想到自己征辟臧洪入府,这种幕僚性质的官员,臧洪是有可能推辞的。

便微微颔首:“那就征臧洪为兖州刺史,兼领假东中郎将,银印青绶,使其督率兖州诸军抵御青徐黄巾贼。”

顿了顿,魏越又说:“青州刺史焦和恶评如潮,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督战以来连战连败,未战先败!青州军不可谓不强,青州兵甲不可谓不坚锐。拥此强军,焦和却常信卜筮之言,致使青徐各州局势败坏,不可不惩。诸君,可有宜代焦和统青州兵马者?”

贾诩不语,杜畿开口:“大将军,我等私以为,文和先生可担此大任。”

魏越看向贾诩:“文和先生愿往青州,我将表奏先生为左中郎将,领青州刺史,统左署上下郎官出镇青州,效仿皇甫嵩故事。”

当年的皇甫嵩左路军,朱儁右路军出发时,左署郎官、右署郎官随同出征充作军吏,至今不过六年时间,这批有军功,经历过战争考验的郎官,已成为朝廷的中坚力量。

魏越言下之意,贾诩立刻就明白了,给贾诩一个彻底掌握青州的机会,见到机会时候就别手软。

臧洪是兖州刺史领假东中郎将,本职是监督兖州各郡、各军的刺史,兼任临时的东中郎将则就有了统兵的指挥权,臧洪的指挥权是临时的;贾诩本职是左中郎将,兼任青州刺史,意味着贾诩距离青州牧就差税赋、行政两项大权。

在场诸人毫不怀疑这两道任命能否通过,魏越是大将军,与董卓分割职权,专管幽并冀三州不假,可魏越本职是大将军,职权就在于统领中外军兵事。兖州、青州正值战事,魏越选派合适的统兵人选,加重其权威都是分内之事,没人能质疑什么,又不是直接撤换兖州、青州的郡国太守。

正因为在公卿面前承诺过,所以就黄琬表奏袁绍为泰山太守时,魏越并没有独自决定,而是在公卿集议时抛出这个问题,交给大家一起表决。

魏越、贾诩等人此时都无法预料到,臧洪就任兖州刺史时会带出多么豪华的幕僚班子。

平阳郡,顺利完成春耕之后,黄盖动员军民全力投入水利工作中,整个平阳郡上至黄盖,下到军士、屯卒,此时心气极高。雒阳政变,终究是他们这一系赢了,意想不到的胜利,赢家通吃的体系下,意味着他们努力做事,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不止平阳郡,就连整个并州都爆发了高度的热情,各郡各县在强行迁走豪强、富豪之后,今年开始的孝廉推举工作也点燃了底层寒门士族的热情。从推举人选、推举规矩上来说,今年并州的孝廉必然以寒门士人为主,真正的豪强、世家子,不会有几个。

这还是魏真不进行打压的结果,地方郡县的孝廉名额往往把持在地方豪强之手,几乎各家轮流坐庄,族中没有合适的人选,也会推举门人补上缺额。限制了寒门士子的发展,使得寒门士子只能选择依附豪强,成为豪强的养料、资粮。

以泰山羊氏家族举例来说,其家产还比不上富庶寒门,可羊家就是学阀,享受盛誉,几乎把持着固定的孝廉名额。名额在手,寒门子弟想要获取,就要依附、吹捧羊氏,羊氏的地位越发稳固,手里的名额握的也就更稳。

平阳郡因平阳邑迁来大量的并州名门、豪族,整个平阳郡却只有一个孝廉名额,平阳郡又是新设,为了争夺这一个孝廉名额,平阳邑各家几乎撕破脸皮。

和寒门比起来他们有足够的优势,可是与一大推豪强竞争时,他们就没了一点优势。

孝廉名额意味着什么,在孝廉制度下获益的这些豪强非常的清楚,谁能拿到这个第一个孝廉名额,将远远领先各家,开一个很好的头!即便后续发展不如人,但也能保住目前的地位不会后退、衰败。

这些人使尽手段,各种人脉力量发动,黄盖也是头疼,交给了荀攸来处理。

可偏偏雒阳政变后发生了令荀攸更为头疼的事情,他的堂叔荀彧因为是宦官朋党已被下狱,荀氏力量说不动董卓,也请不动蔡邕去魏越那里说情,只能把希望放到荀攸这里来了。

荀彧的婚事本身就是一场交易,昔年五侯之一的中常侍唐衡担心有朝一日宦官失败会被清算,就在党锢风头正劲时胁迫他的老乡荀氏家族。如果联姻,他保荀氏在党锢风潮中能顺利发展;若拒绝联姻,他就摧毁荀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