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53章 江东猛虎(1/2)

长沙,得知雒都政变及最后结果时,孙坚与所有的偏远地方郡守一样,以一种平静的态度接受了朝中变化。

与大多数紧张不安的郡守不同,孙坚十分的镇定,因为他是军功县侯,属于当今两千石大员中军事能力拔尖的那批人之一,不论雒都是谁当政,都要安抚他长沙太守、乌程侯孙坚孙文台。

就派系来说,孙坚是臧旻举荐、提拔起来的,可自臧旻兵败鲜卑之后,孙坚就成了光杆得不到臧旻的支援,人生最宝贵的十年时间浪费在小小县丞职位上。

这就是寒门武人的无奈,军队中下层军官都是这样,在军队中时很难挤到司马、校尉这一级;外放后也就在县令、长一级打转转,如孙坚这样十年时间一直当县丞,没办法主政一方证明自己才干的人更多。

所以宦官集团死了,孙坚没什么触动,不悲伤也不高兴,反正他不是宦官集团的,也不是世家集团的,宦官集团的死活和他没关系。

大将军何进集团败亡,对此孙坚也没什么触动,反正是两路人,他没有投靠何进,何进也没有拉拢他孙坚。

司徒袁隗这里也是一样的道理,袁氏在军中有了董卓,自然不会激怒皇帝再拉拢孙坚;袁氏不拉拢孙坚,孙坚挤破头,也进不了袁氏的大门。所以,袁隗、袁基死因充满争议,可依旧不关孙坚的事情。

可现在,雒阳政变笑到最后的新大将军,那位战无败绩的原武都侯,现在的晋阳侯、录尚书事的大将军魏越竟然下令征辟他孙坚孙文台入朝,要请他一起出塞征伐鲜卑,一雪前耻。

这么大的事情突然落到头上,孙坚迟疑难决,遂召集部属,兴奋的宣布这个消息。

长史公仇称,司马程普,弟弟孙静,妻弟吴景,外甥徐琨就是目前孙坚的心腹力量。猝然得知雒都方面的消息,四个人表情各是不同,徐琨难以置信:“舅父,那小儿竟成了大将军?”

孙坚的妹妹嫁给了吴郡豪强徐真,虽然是妹妹,可先生下孩子,所以徐琨比孙策要大五六岁。自少年时徐琨就担任县吏,朱儁征孙坚为司马时,徐氏一族并未追随孙坚;后孙坚随张温平叛凉州时,徐氏一族依旧没有追随孙坚。

在孙坚成为长沙太守领兵来荆南平叛时,徐琨立马辞职带着部曲前来投奔他的舅舅孙坚。原因无他,孙坚位列两千石而已,且主政一方了。

吴景是吴夫人弟弟,孤儿,与姐姐相依为命,孙坚娶吴氏后,吴景就跟在孙坚左右,自扬州刺史臧旻辟孙坚为郡司马时,吴景就开始追随孙坚,吴氏、徐氏是孙坚重要的姻亲力量。

就自己的婚姻、妹妹的婚姻来说,孙坚都得到了十分丰厚的回报,再加上弟弟孙静代表的本家力量,程普、韩当为代表的武人追随者,以及公仇称为首的士人幕僚。

这五个方面,构成了孙坚目前的基本盘。

孙静是孙坚的异母弟,见徐琨言语无状,低声呵斥道:“显璞,不得无礼。”

徐琨只是撇撇嘴,整个吴郡二三十岁左右的世家、豪强子弟,多数被魏越欺负过。换到十年前,十岁出头如徐琨这么大的少年论见识、言辞、心机,怎么会是魏越的对手?比徐琨更大一点的,见识再多也有限,哪能斗得过心理年龄四十余岁的魏越?

那个讨厌的家伙好不容易离开了吴郡,可在外闯荡下的名声一波波的传来,现在竟然位列大将军……这实在是太荒唐,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待诸人消化这个消息后,孙坚感慨道:“我年十七时因杀海贼而闻名郡中,逢许氏父子作乱,臧公辟我为郡司马领校尉之职。时年十八,也算是少年高名,威震诸郡。臧公就任太原时,举晋阳侯为孝廉,当时晋阳侯亦不过十八而已。”

“比之晋阳侯成就,今日我这乌程侯多有失色。”

孙静开口劝道:“兄长何必气馁?晋阳侯时运无双,当世无人能及,其能后发先登,时势所造也,非兄长之罪。”

“我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今彼贵为大将军,与司徒同领政事,已贵不可言矣,我岂能与之并论?”

孙坚环视诸人,神情严肃:“当年臧公出塞为鲜卑所大败,我汉家出塞骑士三万余,归塞不足千骑,实乃和帝以来前所未有之大败。正因此战,大将军一族入塞避难,后因宦官迫害,与蔡公流转至吴郡求学。自大将军从戎以来,先破河北黄巾,后又连破东羌诸部、北地鲜卑名族拓跋部、匈奴名王休屠各部,皆慑服之。近来大将军又一举荡平南匈奴,威震河朔。”

“今大将军诛尽宦官肃清朝纲,正是我等报效朝廷用武之时。故,大将军征我江东猛虎入朝为臂助,某岂会惜身?只是,某不明白,为何大将军要猝然兴兵征讨鲜卑?此战即便打胜,也不过锦上添花;若是不幸战败,大将军地位不稳,朝局难免动荡。”

“诸位,可能为我解惑?”

没问这些人到底要不要答应魏越的征调,直接问魏越为什么会不按常理出牌?

打鲜卑,真的不是什么好牌,风险与收获很不成比例。

其实孙坚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他是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