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12章 汴水流之檄文(2/3)

体系,河北军队进攻接壤的东郡就可以了,然后长驱直入多畅快,何必来东兖州借路?

所以乔瑁想甩掉东郡,臧洪是想救也救不了,他无法发动东兖州的资源来解决乔瑁惹出的一系列军事预算亏空!

此时此刻,被架空、形同软禁的臧洪勉强维持着州牧、濮阳侯、奋武将军该有的尊荣,出于对东兖州的愧疚,对这种惨淡下场臧洪并无多少反感。

张昭、陈容带来了新传到东兖州的讨董檄文,臧洪细细品读着,问:“子布,孔璋檄文似鼓,激人奋进而不顾身,不知各郡如何说?”

“并无两样,恐怕青徐二州也是如此。若非魏公怀有私心,以魏公威望足以镇压海内,消弭这场兵灾。想雒阳大变时,董卓仰魏公鼻息而存活,那时魏公监掌关中兵马易如反掌啊。”

张昭感慨着,臧洪只是笑了笑,神情平静:“子布此言有所偏差,其实我等还是认可魏公当日所言的。是天下人要起兵厮杀,不是他能强阻的,强阻有横死之祸。既然群雄要打,以力分高下,魏公也唯有成全而已。或许,自黄巾造逆之时,就已注定了眼前这一切。”

张昭此前是臧洪征辟的兖州治中,再随臧洪去了一趟邺城回来后,则是魏越任命的兖州治中。

自臧洪被架空以来,实际上一直是张昭代理兖州政务,至于军事方面,现在的东兖州就剩下了剿匪、治安的军事工作了,他们已经自己放弃了组建野战军队的心思,而是转为防守,放弃了对外夸张的心思,向河北方面尽可能的表示出了顺服诚意。

青州,临淄。

还是刺史的贾诩也细细阅读着陈琳起草的《讨董檄文》,臧洪倒霉的鲜明例子就摆在面前,贾诩可不会脱离河北。

他没有臧洪那么多的道德顾忌,对关东士族内部的舆论、风评也不感冒,边郡出身的贾诩可实际的很。

看着《讨董檄文》,贾诩思考的却是青州今后的政务走向,他总觉得魏越对统一中原缺乏足够的兴趣。如果放任中原战乱发展壮大,那么青州方面的军队就应该缩编,向河北政策靠拢,减轻负担更好的发展生产。

平原国被拆散后,现在的青州只有不到一百八十万人口,兵力从围堵泰山百万黄巾时的六万下降到五万,那一万兵因籍贯版图并入冀州,已脱离青州编入了冀州。如果继续缩编军队,多少兵力是个合适的范围?

魏越越是收缩力量,贾诩的信心就越充足……后汉以来,国家在籍人口始终维持在五六千万之间,桓、灵之时国家人口实际上因为连续的地方叛乱,腐败,和瘟疫,已下降到五千万左右。按土地供养能力来说,远远没有到粮食养不活人口的地步。

再说了,粮食不够吃,很多贫穷家庭会因饥饿出现很高的损耗,降低人口。

所以眼前的战乱,归根结底都是豪强的问题。

解决豪强不受抑制疯狂扩张的问题,那么国家也就能长治久安,至于统一天下也就变的简单起来。

眼前的战乱不是土地兼并百姓活不下去而引发的叛乱,这类叛乱在黄巾之乱时已爆发出来;所以现在的战乱是豪强为了保护自己非正常积累的利益发动的,发动对象是中枢朝廷。

此前宦官执掌朝政,他们声讨宦官。

宦官被灭后,他们又声讨执掌朝廷的董卓;不论执掌朝廷的是何进、还是魏越又或者是现在的董卓,他们都要面对豪强的围攻。一个统一、强力的朝廷想要长治久安,就要解决当下如火如荼的豪强滋生问题。

加上抑制豪强是大一统帝国的基本国策……自豪强做大到目前的体量来说,中枢与地方的战争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董卓没有罪,有罪的是他执掌了雒阳朝政,手里还有凉州、关中及部分雒阳禁军支持,董卓有军事支持,能武力削减豪强,这就是董卓的原罪。

看明白这些问题的贾诩,再看陈琳所写的《讨董檄文》,就觉得格外有意思。

“余尝闻逆贼起而贤人生。昔诸吕为乱,平勃奋起;莽逆篡朝,窦融忧心。盖因其忠臣不发,则社稷难安。余曾读秦纪,赵高跋扈而李斯附逆,则百二秦关一朝易主,非丧于楚汉,但毁于权奸而已。”

“司徒董卓,尝自称忠良之臣,然细数其实,大谬而非;其黄巾之时,兵败河北,贿赂阉宦,而得免其罪。获得先帝器重,封凉州刺史、加前将军、邰乡侯。然不思报恩,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州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饕餮放横,伤化虐民,为君子所不齿也。”

“方以卓为诸侯,辄承资跋扈,肆行凶忒。故尚书丁管,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於徐方,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卓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卓为甚。”

“幕府奋长戟百万,胡骑千群,中黄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