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413章 汴水流之集结(2/2)

面发布了讨董檄文,但这并不意味着会立刻与董卓爆发战斗。

而是不断的谈判再谈判,真正开战已经是六月夏收之后的事情了。

实际上在去年六七月关东方面决定武力驱逐魏越或董卓,夺回朝廷控制权时,就开始做军事准备。然后就开始与董卓断断续续的谈判,不断增重己方军事实力,以期在谈判中获得优势。

双方都不甘心白白退让,都在一步步的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想进行军事讹诈,然后都失控了。

招募军队是需要成本的,遣散军队也是需要真金白银的,结果双方军事实力迅速膨胀到了现在非打不可的地步,毕竟谈了那么久,真的谈不拢又甘心退让,那只能打了。

其实都是一样的,从军事准备,经历谈判拉锯,再到现在不得不战,都经历了半年左右的时间。

问题在于关东方面有黄琬背书,各郡守募集军队的规模有点大,而且时间上不太友好,透支了太多钱粮,形成了现在关东联军都负债的现象;另一个是董卓这边也后继不足,魏越带着平黄巾以来的雒阳精锐出走河北之余,还消耗、带走了本该属于董卓方面的大量钱粮!

事情就这么摆在面前,西州、关东已到了必须决战的时刻,已无法再拖延了。

《讨董檄文》就是决战信号,发布之时,北路先锋曹操就已开始集结,抱团,袁绍也主持北路各郡守筑坛盟誓,与一众郡守、将军锸血为盟。

只是,魏越看着沙盘深深的不解,联军北路的偏军李旻竟然率先出击,而曹操这个先锋还在集结中。

这一点都不奇怪,曹操这支先锋部队的军队派系太杂了,前后细细一数共由六个小派系组成,只有先集结、稍稍磨合后才能进军。这是可以理解的,可颍川太守李旻带着万余人充当别部,怎么主动发起了进攻?

难道,徐荣、宋宪这五千人一点威慑力都没有,让李旻生出了抢功的心思?

“国尉以为,徐荣、宋宪会如何应对?”

别部李旻主动攻击,先锋曹操所部重兵还在集结中,这跟魏越规划的剧本有很大的出入,不过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接受,棋子早早落下,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已不是他能控制、干扰的,一切都要看前线如何发展。

荥阳,军营。

简陋的沙盘摆在徐荣面前,不同于魏越的悠闲讶然,所有参战方的将军、校尉都在认真思索战局。或在沙盘前,或在地图前,又或者以碗碟、石子做兵棋进行推算。

徐荣面前除了沙盘,还有拆开后的锦囊。

汉军校尉,哪怕是现在造反的关东联军里的校尉,也都有一定的战术素养。

“新郑坚城也,空虚无备,已向李旻投降。”

宋宪刚接到最新军情,挥退亲卫将,将军情公文推到徐荣面前,伸手拿起代表李旻的四颗兵棋推到新郑,做出布防姿态:“据闻,李旻已分遣使者说降密县、宛陵,有在新郑构建防线意图。”

自虎牢关以东的河南尹各县,只有各县的治安守军,少的百余人,多的不到三百人,只能勉强维持本地治安工作,连城防工作都做不好,更别说是主动野战。

其实,攻夺太多县城并没有多少意义,只要野战能打赢、歼灭对方,周围的县城自然就很好说话了。不论是摊派钱粮,还是自己派兵去强行收缴、劫掠,都是很顺利的。

不要以为关东联军就不会抢劫士民,当军队饿疯了的时候,连本郡士民都敢抢,更别说是外郡、外州士民了!

因为双方都缺粮,又因为彼此普遍由应募士组成的军队特殊性,结果很快一个恶劣的现象就要爆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军阀混战的汉末会发生人口极端损耗的现象!

不过目前关东义军刚刚开战士气旺盛,钱粮尚能自足,对于军队抄掠百姓这类影响恶劣的事情还是持约束态度。

宽阔的营房之中,只有徐荣、宋宪及九名曲将,徐荣看完军情快报,目光落在‘新郑’,语气平静:“颍川兵跨入畿内,率先违背魏公止战令文,我将出兵击之,尔等可有异议?”

“既然无异议,而李旻又非知兵之人,不若先破颍川兵马,再破其先锋曹操。”

徐荣说着环视诸人,随即不屑一哼冷笑道:“论文风教化,我边郡拍马难及颍川郡,这战阵之事,就非颍川所长了。我若没猜错,李旻欲以密县、新郑、宛陵构建防线,便于驻屯鲁阳之兵进击伊阙关。”

南阳郡最北的鲁阳县直通伊阙关,荆州刺史桓典驻屯鲁阳,所部三万余众。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