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23章 命运十字路口下(1/3)

不论贾逵的天资、秉性如何的优良,他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伍长。

虽然贾逵出身的贾氏是河东大姓,可不代表贾逵就出身很高,家族越大,旁支庶流家业衰败渐渐消亡也是常见之事。相较于寻常的军士,贾逵唯一的优势就是他的祖父贾习早年游学在外,回乡后在乡党、宗族之中推行教育。

若没有意外的话,贾习这一代完成奠基,下一代进行沉淀、酝酿,再到贾逵这一代就能开花结果跻身豪强之列。

然而很不幸,白波军的爆发打断了这一切,贾氏一族及其乡党卷入这场战争中被绞的支离破碎,根基断绝。

没有长辈庇护的贾逵,年龄又小,魏越担心自己过于关注贾逵,会毁了这个少年。

自己这一路飞速成长,若没有蔡邕、黄琬的庇护,早年可能就死在曹操、卢植这类人手中。

处理完虎士选拔一事,魏越就在军营外的一处军市中与曹操磋商出兵条件,现在是卖方市场。魏越不怕荀攸说服不了张举,他这边说服不了,关东那边的使者也会帮他说服。所以他有很大的把握确认张举会悬崖勒马,转身去抄掠幽州。

眼前唯二要关心的问题是,张举可能会提出额外的要求;以及关东方面能让出多大的余地来满足他。

曹操来河北请魏越出兵加入联军可不会只带着一张嘴空谈什么道义……别说是曹操,任何一个合格的说客,都不会拿道义来说事,除非真遇到那种推崇道德的人主。

议论正事之前,曹操先与黄逵接触:“伯道,刘范兄弟二人谋刺魏公一案,不知牵连多少人?”

刘范、刘诞是刘焉的长子、次子,幼子刘璋原本都留在雒阳为质,刘范担任侍中,刘诞是治书御史,刘璋则是奉车都尉;刘焉则以三儿子刘瑁为别部司马统率东州兵随他入蜀。

就才能来说,刘瑁英武异常,很得刘焉器重。

刘范、刘诞就相对寻常一些,就能力来说做个两千石郡守牧民一方,或者统兵一营都是没问题的。所以这两个人被魏越编入征讨鲜卑一票将军名单里,与朱儁、黄琬、刘虞的儿子一起被魏越打包带走。

魏越则把刘璋留在了雒阳,又担心刘璋这么个宝贝稀里糊涂死在雒阳,就早早令刘璋出使益州宣达诏令去了,果然刘焉将刘璋留下。

从刘焉认为益州有天子气做一系列布置、动员时,他就已经做出了牺牲三个儿子的心理准备,只带着理想的继承人刘瑁去了益州上任。

魏越不清楚刘璋是怎么上位的,比起他不熟悉但盛名在外的刘瑁来说,将刘璋扶植为敌人,显然会减轻后续不少麻烦。

现在曹操询问黄奎关于刘范兄弟二人的死因……不是曹操关心刘范兄弟,而是他要从黄奎这里确认一件事情:黄奎与魏越的关系有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产生隔阂。

又或者,黄奎在刘范兄弟二人谋刺魏越一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是同谋,还是卧底,又或者双面间谍?

黄逵与刘范兄弟不仅仅同是人质这么简单的关系,黄琬与刘焉是表兄弟,算下来黄逵与刘范兄弟是从表兄弟。

可惜,曹操从黄逵平静神情中看不出什么,他无法判断魏越诛杀刘范、刘和等人质一事中,黄琬究竟参与了没有,参与程度的深浅都无法判断。

黄逵面容平淡,仿佛被杀的不是自己从表兄弟,不是自己同僚一样:“诛连并不如外界流传那样广泛,曹君也知,魏公国推行新法后,有大量的公田需要国隶耕种。而公上素来又不喜杀戮,故罪臣刘范等人妻小家眷并未诛连,所蓄养死士除部分抵抗时被杀外,余者都贬做了国隶。”

说到这里,黄逵露出一丝奇怪的笑容:“此次从乱之人,刑期最长为十年,短的在五年。如这等大案要案,公上却从轻处置,曹君可知根由?”

“不知,还请伯道指教。”

“算不上指教,就此事来说,换做是某,也要除恶务尽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如此之言,想来曹君应该是赞同的吧?”

曹操尴尬露笑神情却是认同,部属阴谋刺杀自己,肯定要大杀特杀,不仅要清洗干净,还要狠狠处置从案相关人员,就连负责监察的人也要重处。不这样,等于姑息养奸,纵容后来者效仿。

黄逵却是感慨一叹:“公上却认为刘范、刘和等身为宗室大臣,不满自家外戚封公立国行刺杀之事,实属忠孝之事,不宜过度诛连。算起来,刘范等人是死于公事,公上这才宽宥处置;至于私事上出触怒公上者,想来白马寺废墟就是一番明证。”

“今日曹君肩负关东英杰期望来河北请兵,当谈公事,即便事有不济,亦不会交恶彼此交情。”

白马寺废墟,曹操领会了黄逵话中之意,你只要公事公办,就没有谈不成的。

怎么公事公办?

当然是按照黄琬、陈王刘宠授权的那样……以说服河北出兵为要,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所以,你就不要想着拿人情说话,企图靠自己的私交、口才来给关东方面谋求更多的利益。

因为这是徒劳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