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43章 报国之门(2/2)

羊氏夫人贞姬蔡琬,就是明日的某家夫人昭姬蔡琰的鲜明先例。这不是是否看得起魏越家族的问题,而是再一次否定魏越本人。毕竟羊氏虽有舆论影响力,可宗族人丁、团结、武力、物力方面,羊氏远不如魏氏家资人力丰厚。

羊氏的强大在于可以影响很多如魏氏这样的豪强,世道平稳,家资丰厚的豪强子弟也不过是羊氏的门人、故吏而已。在政治、道德上,豪强子弟半隶属于羊氏,这就是羊氏这类名门家门清贵的原因。

魏越展现出来的才华,将豪强之家提升到一方名门不成问题,所以这否定的不是魏氏宗族,而是魏越本人。

至于黄琬一事,可能是蔡琰警示的捷径门路,也可能是蔡邕留下的后手,弥补魏越的后手。

隐隐有一种错觉,仿佛蔡邕拿着一块肉逗了自己几年,然后把肉扔了,却告诉魏越其他地方也有肉,你自己去取吧。

看完这封信,魏越并无多大的怒火,有的只是受限于规则的无奈,若天下早乱十年,他大可抢蔡琰回家,反正又不会影响自己根基。

稍稍充饥后,魏越前去拜见卢植,准备问问黄琬的事情,以及明天去公车署的举荐问题。

公车署面试,已与卢植之前描述的不同,卢植之前口中的公车署面试是由三公掾属负责,是个人能证明自己身份就可以去参加面试、考核;可皇帝接连退步,就连公车署选拔将才一事也全权委托。全权委托给朝中大员,结果事情还是那么个事情,却多出一条限定:公卿举荐。

明明是为天下安定选拔合适的人才去做合适的事情,偏偏在起步点设立巨大的障碍,这障碍不是皇帝设立的,而是朝中公卿。

举荐制度本就是为了选拔人才,可现在的环境让魏越十分的反感,他找卢植不是为了讨要卢植的推荐信,而是拒绝卢植!

卢植不会挟恩图报,不会因为举荐魏越就要求魏越在各方面附属于他或卢氏;可恩情是所有人都看得见的东西,卢植这辈子不图报,可他之后的卢氏掌舵人呢?魏越欠的明明是卢植的,可当卢植的继承人,乃至是卢氏的继承人需要时,这恩情就变成了卢氏的。

所谓的门人、故吏就是这么来的,魏越是陈留蔡氏的门人,要洗脱这个限制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成为蔡邕女婿。可蔡邕不愿与魏越有更深的牵扯,也使得魏越一直无法摆脱来自陈留蔡氏的道德羁绊。

故吏,只要他接受卢植的举荐信,他就是卢植或卢氏的故吏……

书房中,魏越进来时就见卢植站在墙壁前,手中握着丝绢正给长剑擦拭剑身做防锈处理。不同于干燥的冬夏,其他湿润气候时,要经常对兵器、铠甲进行防锈以及除锈。

将剑挂好,卢植问及魏越来意,丝毫不感诧异微笑道:“如此也好,扬祖明日去公车署,就知道京中官吏的排场了。”

魏越也跟着笑笑,脸色并不好:“我有屠龙术,公卿因自家私利不使我操刀,是公卿损失还是我的损失?卢公心中明白,这是天下百姓的损失。”

见他口气难得这么张狂一回,卢植也是早有预料,丝毫不见怪,反问:“那为何扬祖就不能委屈一番?就连军中什伍之长也明白,要令手下军士令行禁止,最好的方法不是申述军令,而是以身作则,听从屯将、队率军令。扬祖委屈一时,这点委屈比及天下太平,又算得了什么?”

规矩就是这样的规矩,我也知道你很能干,可你必须顺应规矩,才能以这个规矩约束更多的人,在这个规矩上实现自己的理想。

魏越哂笑,讥讽道:“我怀春秋古义报国,如今因公卿私利,拒我于门外。此报国之门,本该昭昭于天下至大至伟,能量材施用令一切有德有才之人各施长短,协力昌利于国家。如今这至大至伟之门,却受公卿把持,这究竟是谁家之天下?”

卢植微微皱眉,春秋思想复杂,国家都有那么多,就别说道德标准了。比如说忠之义,就有忠君、忠国、忠民之分,还有忠名、忠利这类小门分类;最典型,也最让当世大儒反感的一条春秋古义就是:忠利。

忠利思想的行为准则很有名: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魏越此刻阐述的春秋古义不是忠利,而是忠名,即有什么名分就做什么事情,翻译过来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可以用‘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君’来形容,说的难听了就是: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摆明了,魏越不愿意向公卿低头,而激烈态度让卢植心中不安,担心魏越跟那些不满朝廷的士人一样转身投奔太平道。

犹豫再三,卢植劝道:“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收起你现在的脾气,你才有机会踏上呼风唤雨的道路。不管你以后想干什么,现在最好学会退步。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