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61章 筹划(2/2)

准备,魏越则留下进行最后的计划。

宗员饮一口茶,问:“魏司马以为我部当带几日干粮?”

魏越眨眨眼,道:“军士每人携带八日干粮不会影响行军脚程,我部千人有车马四百二十辆,可运十日干粮与三十万箭矢。”

他不需要运输备用军械,没有战斗能激烈到损毁双方军械,人体相对于军械来说实在是太过脆弱;即便战斗时有军械损毁,战后扎营时也能进行修复。所以魏越的辎重营主要负责运输人、马所需的粮食,药材,以及箭矢这类消耗品。

宗员又问:“军中箭矢储备几何?”

魏越眨眨眼,斟酌着回应:“我军自邺城来时运输五十万有余,分拨巨鹿军约十万,还余四十万。临战,我军留三十万,应再分拨巨鹿郡十万。”

宗员缓缓点着头道:“有见地,应该照顾巨鹿郡。但本将需要这十万箭矢,魏司马若运输这四十万箭矢之余,还能运几日军粮?”

“五日。”

魏越说着皱眉,左右看一眼厅堂中,却不见其他书吏,便疑惑问道:“宗将军莫不是要督率我部为饵?”

宗员抚须不语,双目眯着细细打量魏越:“自邺城发军时,卢公就多有嘱咐,多扬祖有奇计,令某不可轻慢。如今军中谁都知道中原战场失利于敌在于军中有奸,那我北路军呢?”

魏越微微颔首:“是,若我军中上下一心,此刻张宝不可能采取守势。以冀州黄巾军威势,却对我军退避三舍,可谓是咄咄怪事。”

就连宗员所部运输军械补充郭典部,也是悄悄隐藏一半兵马,为的就是吸引黄巾军来攻。可张扬、痛恨官军的黄巾军没有动静,几乎是坐看宗员部抵达钜鹿,对郭典部完成补给。

见魏越如此,宗员也就放心了,摆手道:“扬祖回去就如此安排,以五日军粮为限,余下尽携箭矢,若有多余运力,以药材、采伐器具为主。切记,对外只说运箭二十万,老夫会托郭典差人来领取箭矢,扬祖与其军粮便可。”

魏越缓缓抬手抱拳,却问:“我军为饵,目的何在?”

“邯郸。”

宗员吐出两个字,见魏越神色恍然,宗员严肃脸上也挤出笑容:“这是没奈何的事情,中原失利于敌,我北路军若无大建树,有心作乱却无胆之辈会蜂拥而起。眼前唯有收复邯郸,并大破贼军一阵,方可重振朝廷威势。”

这是为政治、舆论而不得不打的一仗,而冀州黄巾军普遍浮躁、骄横、求战的心态也适合打这一仗。为避免张宝做好准备开战,所以北路军必须主动制造战机,打断张宝的准备,令张宝仓促应战。

故而军中制定的计划相对充分,但这套宗员部、郭典部参与的计划只是表象;魏越估计中军卢植部也会参与进来,所以这是三支军队分处三地配合发动的一场复杂战役,所求的就是朝廷所需的:攻取名城邯郸,大破冀州黄巾军一阵。

辎重营,魏越开始准备出征时的物资,为避免箭矢与粮食体积上的差距被人识别,他将箭矢装在车辆底部,顶部再装载粮食。相对来说,同体积的粮食比成捆箭矢重,而车辆载重有;于是同样的载重下,装箭矢的车辆要比装粮食的车辆要看着高、大。

同时他还有其他考虑,比如队伍遇袭车辆损毁,或急行军时不得不抛弃一些故障车辆。装载较高的箭矢车辆重心高,损毁率高于粮车;如果运气不好会意外损失不少箭矢,若这么做会平坦风险,不让箭矢出现高于粮食的损失。

他的这种考虑明显无法说服赵范,赵范是太学生,在不清楚魏越的底细前,反正朝野也没有几家魏氏高门,所以最多豪强出身的魏越是吓不住赵范的;赵范又是太学生,在太学里也没见过、听说过魏越这么一号后起之秀,故而他见有机可乘,便上前与魏越理论。

赵范是豪强出身,他父兄健在,为了给有太学生身份的赵范积累资本,这支赵氏部曲就归赵范领导,为的还是让赵范今后能走的更高更远。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