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2章 黄盖(2/3)

军,封侯是必然的,两人可能因此获得各自想要的重号将军印,名号将军印。

曹操离去后,王凌来见魏越,直问:“扬祖欲往右贤王部?”

魏越点头,见王凌神情坚定,就说:“王兄有意同去,魏某求之不得。”

王凌心中一定:“因我妹之事,我无颜见父母,因书信之事,我又无颜见伯父。我欲扬名立世,载誉归家。”

“若扬祖不弃,某愿随扬祖共赴生死,做一番事业。”

魏越听了露笑,伸出手握着王凌手:“那就如此定下了,正月十六东出雒阳,同赴酸枣。”

王凌重重点头:“既然要随扬祖做一番事业,王某也不好空手而来,十六日一早王某自会来寻扬祖。”

见他说完要走,魏越抓住他手,嘱咐道:“你我去酸枣,是为赢得于夫罗认同,而非与其竟力。故,人在精锐,而不在众多。”

王凌应下,带着自己唯一的仆从离去,去准备自己的投资资本。

完成与宋氏的约定后,魏越开始静心休养,准备着酸枣一行。如果带着病怏怏,有气无力的模样去见于夫罗,指不定人家当场就会把他赶出去。

几日后,回京述职的青州刺史黄琬登门,魏越亲自出门相迎,几日休养以来,他倒也恢复的七七八八。

厅堂中,待仆从上茶完毕后,黄琬笑吟吟的脸就变色,严肃问:“老夫听曹孟德说扬祖与他同谋?”

魏越点头,坐的端正:“正要请教黄公此事,不知黄公如何看?”

黄琬轻轻摇头:“此事朝中争议未有定论,而库帑不充,朝廷要用重兵也是有心无力呀。何况叛军攻掠如火岂能坐看?故而不得已才定下这般策略。”

说着黄琬露笑看堂下跟着来的黑袍壮年,斜眼看魏越:“扬祖何不好奇,为何老夫也权知此事?”

见魏越皱眉思考,黄琬呵呵露笑抚须自得,提醒道:“曹孟德非孟浪之人,老夫青州刺史,与凉州相距甚远,他为何会来与老夫谈论此事?”

寻求黄琬的支持是不可能的,远水解不了今克,而青州刺史也没有权限参议如此重要、核心的事务。

曹操能知道,是因为张温是曹家故吏;魏越能知道是先知先觉,从张温那里试探出来的。这些都是表面说话,内地里人人都有见不得光的渠道探知此事。那么黄琬,光凭借着人脉,也能弄清楚这件事。

然而,这是知道,而不是‘权知’,有权知晓此事。

黄琬呵呵发笑,挺直腰背洋洋得意的神情,扬起下巴垂目看魏越:“天子征召,老夫已迁升侍中,故而有权知晓此事。倒是扬祖,又是从何处知晓此事?”

先是议郎,再转出刺史,现在就是侍中,搞不好哪天就是三公九卿了,这升官的速度让魏越牙疼。

故作惊诧演技夸张,惊呼一声:“呵~!黄公高升,可喜可贺!”

黄琬只是抚须不答话用严肃目光看魏越,魏越敛去神情干笑道:“小子是从司徒张温那里得知,有意联合张举、张纯、丘力居等人归其麾下去凉州作战。似乎,张温看不上我等,张举拜访温园数日,张温理都不理,殊为自傲。”

这下黄琬微微眯眼,追问:“非是从韩说处得知?”

见魏越肯定点头,黄琬脸色一变。

韩说是侍中,与魏越是忘年之交,这么重要的事情,韩说给魏越透露是自然而然的。这也是黄琬猜测的,可魏越是从张温这里知情的,这说明张温行事不密,完全就是个筛子,朝廷托付如此重要,关系社稷稳定的大事,竟然让张温泄露出去了,连魏越这种与张温不熟的人都能知晓,更别说他人。

黄琬脸色难看,咬牙吐出一口浊气:“难怪曹孟德如此心急,事出有因呀。”

魏越垂眉不语,黄琬收敛情绪,缓缓问道:“扬祖家中能纳右贤王之女为侧室,不知是否看得上我家贞姬?”

很干脆,魏越起身吸引黄琬,与堂下中年人的目光。

就见魏越一脸严肃来到堂下,倒头就拜:“小婿拜见泰山大人。”

黄琬稍稍愕然,抚须笑道:“好,能得如此佳婿,甚好!”

他扭头看那壮年:“公覆如何看?”

“兄长,此事乃兄长夙愿,今日能成自然是大好大利之事。只是扬祖去凉州作战,未免凶险。”

黄琬听着点头,看魏越,关切道:“凉州军民果劲,久历战事,非蚁贼可比。扬祖既然订下亲事,不妨多思量一二。”

魏越抬头:“泰山大人,小婿自八月回雒都时,就多听闻凉州战事。对平叛凉州,已思虑四月有余,敢去凉州,自会留有退路。”

黄琬抚须沉吟,看堂下那壮年:“既如此,公覆辞了县令,随扬祖去凉州。”

“弟领命就是。”

说着,这壮年侧身看魏越,抱拳道:“某零陵泉陵黄盖,以孝廉为右郎中随右车骑将军鏖战南阳,多听人说扬祖神异之处,今日一见方知兄长卓见!”

魏越有些诧异,黄盖跟黄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