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节 众人信号曲(2/3)

官,我们的遥感系统也无法观测到地面的情况。这个星球的大气层好像越来越浑浊了。”

\t“马上把情况报告给总旗舰。立即朝‘自由滩头’周围进行盲射,支援地面。”罗博果断地下达命令。

\t“可是,长官,这样很容易发生误伤。”火控军士担忧地说。

\t“照我说的去做,动作快一点。”罗博急切地叫道。现在与地面的通信中断,又无法看清楚地面的状况,他只能采取这种冒险的措施来帮助下面正受到围攻的同伴。

\t地面上的“自由滩头”已经变得岌岌可危。越来越多的“粒子河蟹”从混沌的夜空中涌出来,喷射出道道明亮的粒子束。环形防线上的陆战队遭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随时可能被突破。

\t好在天空中再度射下道道光箭,戳入汹涌的易星怪兽群当中,激起狂爆的冲击波。

\t“海格力斯”号的冒险盲射,有力地支援了正遭受强大的“粒子河蟹”围攻的“自由滩头”周围的陆战队。随后舰队司令部又派出十多艘巡洋舰,降低到近地轨道上,加入炮击行列,大大缓解了地面陆战队的压力。激烈的攻防战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伤亡惨重的易星“河蟹”兽群终于散去,突然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t令人惊奇的是,大气层上部的电离层也迅速消失,地面与太空的通信得以恢复。无论是刚才身处于火线之上的陆战队士兵,还是奋力支援的“海格力斯”号官兵,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t赫佐格上将立即下令把科考队全部撤回太空,只留下陆战队暂时守护登陆场。

\t易星怪兽的围攻使许多人更加确信十三舰队和第一支科考队的失踪与这些奇怪生物有着直接联系。随之而来的是对失踪人员生命安全的担忧。十三舰队和科考队共计十万之众,很可能已经完全被那些凶猛的易星怪兽撕成碎片。摆在联邦国防军面前的不仅有面对星际行星上具有强大地面攻击能力的生物,还有业已展开行动的新罗马帝国军舰队。

\t八百艘帝国军战舰连同数百艘后勤补给船正掠过“易”行星附近的空间,向银河系外的深邃空间飞去。在当下这种形势下,帝国军的怪异行为不仅让不少国防军舰队军官大感紧张,还让他们对帝国军与凶猛的易星生物联想起来。

\t赫佐格将军当机立断,调整部部署,由第四舰队防守“易”星域,第七舰队继续与救援船队搜索失踪的十三舰队,派遣第五舰队追踪帝国军舰队。

\t朱翰松院士虽然强烈要求从返“自由滩头”,但赫佐格认为早前一战,人类获得了足够的易星怪兽尸体可供研究,拒绝了他的要求。科考队也就只能呆在较地面安全得多的太空中的“双e”上做研究。

\t奇怪的是,“自由滩头”围攻战结束后,连续几天,星际行星“易”之上就再也没有见到怪物们的身影。虽然搞不清楚这些星际行星的原住民跑到哪里去,但是科学家们却在太空中弄清楚了“粒子河蟹”的整体结构。为了向军人们说清楚自己的伟大发现,朱翰松院士特意在“爱因斯坦-爱丁顿”号上举行了一个学术报告会议,召集包括随军记者在内的数百人,向他们详细地说明“粒子河蟹”的特点和物质构成。

\t这种生物的体内的除了扁平躯体内有九个卵形器官外,在头部还有一个更大的卵形器官。总共十个卵形器官构成了状如坦克的四脚怪的全部生理机构。其中四个连接四脚的卵形器官分别负责每一条节支腿的运动,四个连接着部的则是负责为头部提供能量。躯体里最前部的卵形器官则分部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一个气囊,里面却只有混合的氧气和氢气,囊壁上分布着大量具有气体交换能力的细胞;后半部分则集中了大量类似人类脑细胞一样的细胞和神经,其作用应该是中枢控制。头部的卵形器官则拥有类似人类制造的粒子炮结构,但其构成却非金属和复合材料,而是多种细胞和陶瓷。

\t对于这种生物如何形成坚硬的致密陶瓷外壳,科学家并没能研究出其成因。不过朱翰松还是向人们宣布:“它们就像乌尔夫·伯恩斯坦教授所设想的,把致密陶瓷当成动力装甲,保护自己脆弱的身命。但与我们的动力装甲不同的是,它们的陶瓷外壳应该是自身生长出来的。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其陶瓷外壳是另外制造的直接证据,目前只能做出这样的猜测。”

\t朱翰松还进一步指出:“从生命组成物质来看,它们与我们一样,完全属于碳基生命。虽然硅元素在它们的身体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真正使它们具备生命特征的却是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有机物质和相应的生化反应。大家必须认识到,这种生物具有的攻击能力显然不是出于与普通的生物进行生存竞争的。我个人认为,它的生理结构就是专门为了战争而设计的,也就是说,我称之为‘粒子河蟹’的这种易星怪物正是一部天然的战争机器!”

\t他的话立即激起了听众的强烈反响。有人立即提问道:“您的意思是说有人制造了它们吗?”

\t“不,不。”朱翰松连忙否认,“虽然不能排除它们是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