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35章 这样做就对了(3/4)

怎么出高价,那都是要优先给乙种换地权益书的持有人的——这一点,在正付方面是预设的规矩,轻易不能打破,否则以后谁敢相信你?是你说了以后还我一块更好的土地的,我现在来拿了,你却不认账了?

可是!通常来说,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一般情况下,徵收农用地与批租建设用地的兑换比例是5:2;徵用的建筑用地的话,赔偿自然是1:1。也就是说,正付徵收农民5000平方呎的农业用地,那么给他的可以做建筑用地的乙种换地权益书就是2000方呎。正付想要拍卖的土地,动辄几万方呎起,十几万方呎都不在话下,哪个农民手里有那么多的乙种换地权益书?

根本不可能嘛!可是一个农民的不行,我十个农民的、一百个农民的、一千个农民的乙种换地权益书应该就行了吧?因此,许多地产商就想到了这一块儿,从70年代开始就有房地产商不断的购买起了乙种换地权益书,特别是在80年代初的房地产火爆开始,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就花更大的手笔,收起了农民们手里的乙种换地权益书。

有些报告说起,70年代初的时候,几大地产公司就大规模疯狂的收购乙种换地权益书。这个说法显然是错误的。首先第一个,70年代,所谓的新虹机、恒机兆业、南丰地产等等公司,根本还才刚刚发展起来呢,就几千万、一两亿的价值,可用现金根本不多,你来跟我解释一下,这么点钱拿去购买,称得上叫做“疯狂”和“大规模”的收购吗?

况且,由于乙种换地权益书只是在新界发出的,也只能在新界使用,所以就算有人想到过这个事情,但是70年代初,油麻地、尖沙咀、旺角、九龙、中环、上环等等区域,那么多便宜的土地等待开发,我来你新界囤地干什么?完全的浪费资源和浪费精力!

也就是在这两年,当市区的楼价越来越贵,房地产商人们手里的钱财越来越多之后,他们才开始慢慢的把注意力放在了乙种换地权益书上面,才开始了陆陆续续的收购。其中最厉害最坚定的就是林照机林四叔。

恒机兆业作为地产四大家之中,发家最晚的公司,但却后来居上,林照机凭藉着恒机兆业直接排名港城富豪榜第二,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市区一层一层的收购老旧房子的产权,累计起来完整收购之后,就拆这栋大楼,重新修建更高更好的大楼。为了干好这个事情,林照机专门派人到米国、家拿大、奥大利亚的华人聚居区去收购他们的房产,因为那些人机本上都不回港城了,遇到有价钱合适的也就卖了——他们不大了解港城日新月异的环境,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比市场价格低。林照机因此累计了大量的房产证,到时候是自己修建还是卖给正付的拆,他都能大赚一笔。

二就是在新界大肆囤积乙种换地权益书了,恒机兆业在新界的发展是房地产四大家第一的,往往他们能拿到最好的土地,原因就在于这个乙种换地权益书的优先权上面。只不过,林照机的恒机兆业要等到差不多4年之后才上市,而等到那个时候,林照机才会加大收购乙种换地权益书的力度。

禁止转码、禁止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

不是说地产商们不愿意收购,实在是农民又不是傻子,明知道这个是赚钱的东西,怎么可能贱价卖出去?一方面是农民们不断的在涨价,另一方面是确实一时半刻又看不到开发新界的希望,所以地产商们都没有多大的决心去收购。也只有林照机把恒机伟业弄上市了之后,手里有了充足的钱,才会大胆的高价购入乙种换地权益书,然后就成就了他在这方面的最大成就。

叶华是读过林照机请人给自己写的传记的人,所以在现在的港城,没有人比他更能知道乙种换地权益书的威力,和它之后代表的那些如同黄金一样昂贵的土地的价值。之前是叶华没有钱来收购。毕竟乙种换地权益书这种东西,你不收购个几万几百万平方呎的权益,根本就没有什么用,还不如不收购。叶华希望的是来一个扫货,用一种不间断的,一往无前的态度把大量的乙种换地权益书拿在手里——在别人彻底反应过来之前。

要知道,别的房地产商可不是傻子。现在地铁还未开通的情况下,再过3年,他们就能看到地铁给港城人生活带来的真实改变了。一旦偏远的距离不会形成障碍,那么新界这边的土地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窥伺的肥肉。叶华这么大规模的收购,别人肯定会琢磨的。

特别是早就已经开始收购的几家大地产公司,他们肯定会发现有什么不对劲儿,从而也加入进来。但他们都不是一个人的公司,都需要和上上下下的沟通,然后还要调集资金,搞好关係什么的,这个反应时间就需要一段时间。叶华要做的,就是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最好在三个月之内,就把大量的乙种换地权益书搞到手。比起之前空想的来,现在叶华已经有钱了,那更要疯狂收购......

由此也可以明白,其实在1977年的现在,是没有多少人真正能够下决心花大力气去收购乙种换地权益书的。相对于新界农民们手里的存货来说,地产商们收购的,不过是小部分而已。叶华看过一个资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