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17章 月老把我的红线拿去织毛衣了(2/3)

。值得庆幸的是,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宇宙(可见范围内)里一抓一大把,准确来说银河系只是一万亿个星系中的一员,普普通通,不高不瘦,要不是因为银河系有颗孕育生命的地球来炫技,她大概也是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吧。假如同时监测上百万个星系,那么甚至可以做到每天都观测一次超新星爆发。这也是现代天文学最酷、也是最值得挑战的地方!

超新星爆发会发出强烈的光线,有些时候天文学家用肉眼就能看见。但除了它,还有一些遥远星系的光源能被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捕捉到。在这些光源中,类星体最为常见。

类星体中心是一个超重黑洞,一般是太阳质量的数亿倍,它本身不发光,但黑洞产生的巨大引力吸引其他物质坠入黑暗,周围物质在快速落向黑洞的过程中以类似“摩擦生热”的方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得类星体成为宇宙中耀眼的天体。

特斯拉宇宙数据库的观点认为每个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个超重黑洞,其中大约有1%的黑洞吞并物质的速度足够快,能形成发光的类星体。人们所在的银河系也有这么一个超重黑洞,但它并不活跃,加积(吞并)物质的速率也不够快,还不足以产生类星体。当然了,平时十分“文静”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黑洞也有玩嗨的时候。例如,当恒星运动到离黑洞足够近的位置,黑洞的引力会疯狂拉扯恒星的物质,称为“潮汐扰动事件”。部分恒星的残片快速陷入黑洞之中,从而产生一阵转瞬即逝的光亮。但潮汐扰动事件发生的概率比超新星爆发的概率还要低,准确来说一个星系中大约10000年才会发生一次。对于苍穹之上的宇宙,研究它的变化规律,实质上就是研究黑洞和超新星爆发。

现在所有关门弟子们对宇宙里的一些变化和一些极端现象有了清晰的认识。但这些知识对于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说还是太少,最大的挑战是找到一个普适的特征或者是通用的理论去利用,而不是仅仅针对某一个现象来解释。同时也要总结出适用于整个宇宙的数据,而不是只适用于某个星系的。既然有如此庞大的数据需求,那么首先硬件得跟得上。这也是我们的天文望远镜越建越大的缘由,更大的望远镜使她们能看见更加遥远、更加模糊的星体。但可惜的是,更大的望远镜虽然可以看的更远,但其视野也更小,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想要看得远就得舍弃观察范围。但又有句老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砸钱砸的多,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如果一台天文望远镜只能看见一部分,那么就多来几台!没钱还做什么天文学?!

现在,古琳她们的课题目标是找到尽可能多的宇宙“突变”现象,并研究它们的演化过程,那么就需要一台大型天文望远镜。而想要它覆盖尽可能大的天空范围,那就得看你的经费有多少了。这就是建设大型巡天望远镜的基本理念。地处大马岛西部,它有一个直径6.7 米的望远镜,五年前已正式投入使用。

用的是大直径的天文望远镜,那么自然有小镜头的项目:全自动超新星爆发调查系统,前年年底,天宫已拥有200个14cm孔径的望远镜,遍布全球,而其建设和维护的费用一共是30万美元。运用这些长焦相机镜头,能发现比肉眼分辨亮度低25000倍的宇宙现象。好在这些镜头小,它能涉及到的天空可比广阔得多,通过众多小镜头望远镜得到的图像,总面积大约是月球表面积的16万倍。所以古琳她们有了如此广阔的探测范围,它仍然可以每小时至少观测到一次超新星爆发。

古琳她们发现的超新星爆发,一共29800次,和特斯拉宇宙数据库结合,她们能准确发现的超新星爆发的天空坐标。与特斯拉宇宙数据库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手段,在数据质量与数量的抉择中寻找平衡点提供了高精度的数据:识别遥远的光源、微弱的闪烁,统统不在话下。但这些微弱的光源信号并不稳定,即使是使用目前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也很难搞清楚它们的长期变化规律。另一方面,特斯拉宇宙数据库提供了海量的数据,但只能看近距离的星系。特斯拉宇宙数据库找到的高亮度光源能让她们瞥见周围“邻居”的诸多细节。

光谱分析是天文学的“采血”,星体的光谱信息也是她们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光谱是复色光经过如棱镜、光栅等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图案,全称为光学频谱。星体的光谱携带了许多信息,例如元素组成、温度、运行速度等。但如果要得到某个星体的完整光谱,所需的光要比得到星体的外观照片所需的光多得多。所以即使是使用也很难测的微弱光源的光谱信息。

星星总是调皮地眨着眼,对于少数明亮到足够测得光谱的光源,也会迅速黯淡下去,以至于我们很难研究光谱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但特斯拉宇宙数据库的观察对象通常是十分明亮的,且会持续发光,所以我们可以借此研究光谱的持续变换。自第谷第一次观察到超新星爆发已经过去了近500年,但像和特斯拉宇宙数据库的大型项目将继续引领时代潮流,揭露苍穹之上、亘古不变的宇宙里的变化和转瞬即逝的闪光,记录下一次次“微弱”的闪烁。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