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六章 高谈阔论(1/2)

辛一凡被卢尼尔教授点到发言,辛一凡站了起来,用十分纯正的英语说到:“先生,我十分赞同那位女士的发言,站在人类以外的角度去考虑我们这个世界,十分新颖,也许造物主也是这样想了的吧。”

“嗡嗡嗡~~”阶梯教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笑声,辛一凡直接把贝萨比作造物主,让贝萨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辛一凡,然后礼貌一笑。

辛一凡还以微笑,继续说到:“传统的学术都认为,生物进化都是从低等生物开始,阶梯式地从一个物种进化为另一个物种。后来发现并非如此,一个物种一旦形成,一般都不会发生变化,直至整个物种灭绝,走向盲端,也就是死路。”

此时有听课的学生转过头来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辛一凡,贝萨同样目不转睛的盯着辛一凡,不知道接下来,他将会说什么。

顿了一顿,辛一凡继续说到:“新物种并不是原有物种的转变,而是原有物种的异端和侧枝生长出来的。比如单细胞生物是多细胞生物的祖先,人类的祖先是鱼,这个物种5亿年以来都没有太大变化,但是鱼里有一个侧枝就是在浅水区域的边缘地带演变成了两栖爬行动物,其中最主流的是恐龙,生存了约1.65亿年,直到整个物种灭绝,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辛一凡换了口气后,继续叙述自己的观点:“爬行动物里有一个侧枝进化出了哺乳动物,在人类诞生之前,90%以上的哺乳动物都灭绝了。哺乳动物里比较高级的一支叫灵长类,灵长类的一个侧枝在森林和草原边缘地带进化变成了直立人,生存了300-600万年后灭绝。而现在的智人仅仅诞生于不到20万年之前。所以物种从形成到灭绝,永远不会变化,直至走向盲端,然后一个侧枝会变成新的物种,这就是侧枝盲端论。”说到这里,辛一凡停了下来,看着卢尼尔教授,他不知道自己的发言会不会引来这位教授和其他人的兴趣。

卢尼尔教授轻轻点点头,示意到:“这位先生,请继续讲。”

辛一凡轻轻点头,说到:“物种的进化高度依赖环境,越是对环境适应得好的物种,越容易在环境发生变化时灭绝。因此,环境适应能力的上升,会将物种固化在原有的环境里,是物种灭绝的原因所在,就像人类离开了地球,鱼离开了水,必然会死亡一样。”

吞了口唾沫,辛一凡再次陈述这自己的观点:“有个有趣的现象,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与生物发展的侧枝盲端惊人一致,主流衰败、异端兴起。每个人都喜欢在主流里,任何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旦开始步入主流,就是你开始衰败的时候。所有大有前途的新生事物,一定起源于异端。”

“各位,刚才教授提到了起源于华夏的道家学说,阐述了道家的一些观点,这里我想补充一点的就是,道家从来都没有成为华夏或是华夏文化圈的统治思想,甚至可以说是千古异端,几千年前人们知道他的强大,却害怕使用他,就像人类一开始知道闪电的强大,却无法使用它一样。每个人都有去除不掉的思维盲区,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知识,根本不知道认知的背后,居然有个锁定你的思维通道,人的认知边界,才是阻碍你认知的障碍,不打破它,人类永远无法突破现有的,固化了的认识方法,也永远无法逃脱思维僵化和大脑进化的死胡同。”辛一凡说到这里,连卢尼尔教授也露出了思考的神情。

而那些看着辛一凡的学生更是陷入了沉思,贝萨看着辛一凡的眼神充满了光彩,就像一个拜金女走进了珠宝店一样。

辛一凡心中略一忖,看来已经引起了贝萨的注意,心中有点小得意,他清了清嗓子后,再次说到:“其实,道家的学说是发散与集中的统一,道家虽起源于华夏,却是华夏大地和周围土地百千种不同文化学说归纳的结果,这点从考古上就能证明,光亚洲地区,新石器文化以后的遗址已发现七千多个,最后发展成为三种主要文化的交融,就是儒释道,而道正是融合各种文化的粘合剂,它既是文化的汇集,也是文化的源头。”

“道也是多维与一维的统一,道家早在创立之初,就提出多维宇宙的说法,同时又赞同宇宙是多维与一维再到零维的概念,所以才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这些维度既是人类观测到的维度,也是宇宙本来可能存在的维度,至于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我想,表述的方法和测量的手段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普通人的思维就停留在四维,他理解的宇宙就是四维的,但几千年前的老子却想到,宇宙应该并只是看到的这个样子,所以他提出了道,刚才教授您提到的那些先贤也想到了一些相似的观点,打破维度的限制,也许这才是人类思维应该发展的方向吧。”辛一凡终于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完了。

卢尼尔教授和贝萨,还有其他很多人,看向辛一凡的眼光都有些不同了,这些人都有丰富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辛一凡说的话他们都能听懂,能够从物种演化讲到思维的进化,看得出辛一凡的水平不低,虽然看起来是个东方人的模样,绝大部分人耐心听完了辛一凡的阐述,而且有不少人从中获益。

啪啪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