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67、活路(2/3)

看到贴在厂门口的那块宝洁日化的黑色的字牌,笑着道,“这个名字起的不错。”

了解到这是凌二的创意后,并且凌二还是合伙人后,很认真的夸赞了一番。

凌二道,“王经理。”

他称呼的很郑重,“以后销售的事情就交给你管了。”

“我以前是做氯碱的,日化不是太懂,但是我想这个跟人相处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王祖勋做了一晚上的功课,说起来自然头头是道,“洗衣粉这一块叫什么南有白猫,北有熊猫,国内就这两个大厂家,剩下的海鸥、活力28等属于二线,但是也算是家喻户晓。

我的意思是咱们属于小厂,得找战略,走农村包围城市,我们可以先从小城镇开始招代理商。”

凌二听见他这样的话,松了一口气,对方要是再和他提供销单位之类,他真得认真考虑下对方是否适合管理业务工作。

供销社此刻虽然依然算是比较好的采购单位,但是在凌二看来,已经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在费大力气搭上关系,也是白搭,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用心自建渠道。

凌二道,“王经理,以后都靠你了。”

晚上,梁成涛宴请,连刚刚上任为技术科长的江贤磊都喊上了。

设备到位、工人到位、印刷包装到位,一袋袋的洗衣服开始打包进纸箱子里,一袋250g,一箱子40袋子,一天下来,居然生产出来100箱,满满当当的堆在厂区的一角。

凌二不着急,王祖勋也不着急,俩人分头往各个报社跑,拿钱砸广告,广告位不要大,只要个豆腐块,上面写着“宝洁日化生产不伤手的洗衣粉,诚招代理加盟。”

最后一栏是座机号码和厂地址。

是王祖勋提议做广告的,而广告词是凌二想的,广告词实在一般,他脑子里倒是有不少的广告创意,奈何无法实践,毕竟连年度春晚都是一股土旮旯味,又能对广告业抱有什么指望呢。

一切才刚刚起步。

何况,做广告的目的是要效果。

在此刻,日化产品的竞争并不激烈,只要有货,就不愁卖。

既然不愁卖,何必多此一举?

至于品牌建设,想的就有点多,先活下来再说。

凌二知道,要不了几年,外资日化就要轰轰烈烈的进中国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危机时刻。

梁成涛却发愁,毕竟连个客户都没有,他干脆从单位请了两天假,现在主要工作是守着电话机,并不时的从自己的通讯录上找上俩个号码,让自己的同学去所在城市的报社去给联系个广告位,然后再让金钟去邮局汇款。

《经营报》的广告是先上的,在当天便呈现出了效果,从早到晚,接了有十来个电话,可是大多只是咨询,其中有不少居然还是同行。

等到《农村百事通》的广告登上,居然有人骑摩托车从常熟跑过来,当天便签订了合同,成了日化厂的第一个客户。

为了纪念开门红,梁成涛把合同裱起来,放进了文件柜里保存起来。

有了第一个,便有了第二个,第三个,日化厂的产品终于有了销路。

日化厂不再保留产力,加足马力生产,不过广告依然不能停,广告一停,电话就停了,电话一停,多余的产量就没地方去了。

月中的时候,梁成涛一咬牙,又加了两条生产线,产量翻倍。

忙不开的时候,邱家兄弟和凌龙等人看不过眼,也会帮忙,虽然他们在里面没股份,但是他们现在住着的地方是人家厂里的。

人家待他们不差。

最清闲的是凌二,他没有开过厂,没有做过销售,因为没有经验,许多工作他插不上手,很多事情还是王祖勋在做。

王祖勋不亏是老业务出身,订合同,谈业务,样样精。

看到忙得脚不沾地的王祖勋,他笑着对梁成涛道,“一个月七百块忒少了点,加钱吧。”

“那是自然,”梁成涛大笑,他很肯定,按照目前的情势,刨除所有的开销和成本,一个月的纯利至少能有二十来万,肯定没有之前国库券来得快,但是稳定啊,而且,以后还能扩张,肥皂、洗涤剂,就没有他不能做的,他豪气的道,“我晚点跟江贤磊研究下肥皂的事情。”

“别,不要那么着急,”凌二道,“我觉得现在把洗衣粉做好才是关键,不伤手的洗衣粉,承诺的就要做到,做到了以后就是口碑,做不到,你这厂子也就只活个两三年。

别不乐意听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外资总归会来的,咱们自己的产品质量不过关,拿什么跟人家拼?”

“没你说的这么夸张吧。”梁成涛觉得凌二有点夸大了,简直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凌二钻入梁成涛买的二手捷达里,对梁成涛道,“咱们去外滩,你开车。”

他也是个老司机,能开车,交规也不严格,开个车到处溜达问题也不大,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碰着鬼了呢?

凡是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