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三章:周家兄妹讨香囊(1/2)

村民只有在青黄不接时才会上山采食材,现在正是秋收时节,家家户户忙着在自家地里收获粮食,山上人烟稀少。

道别了周家兄妹,苏柏雅踽踽独行于山间之中,为搜索种子而发愁。

累了,歇歇,背靠大树,垂眼便被一片花花绿绿的蘑菇吸引。

许是最近雨水多又没有人来采摘的缘由,各色的蘑菇已经从地面或是腐木上冒出了头。

成熟久一点的菌盖已经干裂开来,生了一簇簇白色的孢子,这些孢子只要在适合的条件下,很快就会长出蘑菇。

这不就是她来到山上,苦苦搜寻的种子吗?

她大概只知晓色彩鲜艳、奇形怪状,上手黏滑,同时菌盖上有补丁状的斑块很可能是毒蘑菇,除此之外的具体是否有毒她还真判断不了。

不过这不重要,她主要是为了毋欲仙不要再惦记她的那一点杂面,既然是上古灵兽应当什么都能吃。

当即就将有孢子的蘑菇移入了空间,种植的事情等着回去了交给毋欲仙来做。

再次在上山溜达了一会便下了山,回到堰塘的时候已经临近黄昏。

鹅群在堰塘或是岸边嬉戏游玩,清点了一下数量,九十八只,一只不多一只不少。

她四周瞧了瞧,似乎毋欲仙不在,正是生火做饭的好时机啊。

水足饭饱,搬一张椅子坐在堰塘畔歇凉,鹅伴左右,望着落日的余晖一点点隐匿于山川之中。

岁月静好也不过如此。

*

而此刻,化作鸟唱家夜莺的毋欲仙盘旋于夜空。

它展开歌喉放声鸣叫,为这漫漫长夜增添一丝趣味。

同时它仔细的观察着下方闪过的每一户人家,它在搜寻,搜寻能够让它产生兴趣的故事。

即使它被困了万年,依然无法浇灭它心中那一颗八卦的心。

路过苏家的宅子,忽然看见两个背着背篓的少年联袂而来。

直觉告诉它就是这儿了,拍打两下翅膀落在了苏家的院墙上,停止了曼妙的鸣啼,隐匿在了夜色之中。

周松轻轻的叩门:“请问苏奶奶在家吗?”

苏奶奶吃了晚饭,慵懒的坐在院子里不想挪动屁股:“大壮去开门。”

大壮嘟了嘟嘴,平日里这些事是姐姐在做,不过还是从苏王氏的腿上蹦下,小跑过去打了院门。

“我家没人生病。”他的思维中,周家人就是大夫。

周松面带歉意:“不好意思打扰了,我们是为了别的事情而来。”

苏奶奶瞟了二人一眼:“那是为了什么事情来?上一次周大夫给雅儿看病的花费,我可是一文不少的给了。”

“不是这事”周月走进院子,四周看了看:“前些时日爷爷来过这儿,苏奶奶可见过一个蓝色的香囊?”

她在家里偶尔会听见爷、奶因为早年的事拌嘴,深知有些话不能说太明,拿回香囊就好。

苏奶奶脸色倏地一变:“香囊,什么香囊?”

接着她又“呵呵”笑了两声,继续补充:“咱们这些干农活的人从来不用香囊。”

周月感觉方才的话有些不明了,指了指自己腰间系着的香囊:“就是这样,蓝色绸缎缝制的香囊。”

苏爷爷捋了捋胡须:“周家儿郎,你们爷爷是个精明的人,你们咋有些糊涂?区区一个香囊罢了,倘若丢在我家,早就还给你们了。”

周松不悦了,方才说的隐晦不过是为了考虑苏爷爷的脸面,既然不领情那就算了:

“那我就直说了,其实是我爷爷丢了香囊,似乎是在苏奶奶存放绣活的小篓里,可否一看?”

苏奶奶顿时脸色大变:“你们脑袋坏了?我已经说了没有什么香囊,我家里不欢迎你们,出去,滚,滚,快滚。”

看着苏奶奶的反应,苏爷爷的内心是翻江倒海,脸上的戏谑已经消失不见,铁青着脸回到了屋子,找到了平日里苏奶奶做绣活的小篓。

果真发现了一个香囊,他虽不识字,但是香囊的出现已经说明了一切。

苏奶奶将周家儿郎赶了出去,骂骂咧咧的回到椅畔坐下。

苏景山安慰:“娘消消气,苏家兄妹恐怕是吃药吃坏了脑袋,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你别气坏了身子。”

“我呸,周家不就是有几个臭钱罢了,有个绸缎做的香囊了不起啊”苏奶奶对着院门怒吼。

苏爷爷阴沉着一张脸回到院子,将香囊摔在桌上:“这是什么。”

“我认识它”苏大壮欣喜,“这是香囊。”

苏奶奶脸色变了又变:“老头子,你居然翻我的东西。”

“我翻你的东西又怎么了,你居然真的藏了周老头的香囊。”苏爷爷只感没脸见人了。

周家儿郎既然都已经找上门来了,周家的人迟早也会知晓,此事迟早会传了出去,邻里背后指不定会怎么笑话他。

“老头子你误会我了啊”苏奶奶理亏,急中生智,“我其实是觉着这个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