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308 最后一次(3/8)
在晴信身上,希望他早日代替武田信虎,以回复他们的利益及权势。
诸如坂垣信方等大臣都支持晴信为家督,反对立信繁为嫡的构想,事实隐含政治斗争的意味。
从此来看,二儿子信繁被武田信虎拥立,事实上是因为信繁自为武田信虎所影响及溺爱,另外他也就是较少被家臣团影响,武田信虎故把信繁作为他的政治理想的延续,抗衡家臣团保守的利
益主义。
武田信虎、晴信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新、旧政治理念的斗争,最后,由于家臣的帮助,武田信虎最终失败,也做就家臣团的胜行,成为武田家灭亡的祸根。。。。。。
在武田晴信当政的初期,晴信并不是万事独断的,由武田信虎的失败来看,家臣团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也就是合议制的长久延续。
事实上,在武田信玄的统治期间,除了个人的政治魅力外,也是因为对合议制的妥协,换来家内的稳定。
同时间,由于家臣团强调功利主义,武田信玄在武田信虎败走后,面对非常困难的环境,信浓的豪族们早就不满被武田家压制,只是因为畏惧武田信虎的强权才不敢反抗,但是现在【虎爸】已
经出走了,上面的压力没了,自然纷纷起兵反抗。
于是,信浓控制权得而复失,而且面对家中残留的亲信虎派的反抗,做成武田信玄及一众家臣团主张【全方位进攻膨胀】战略。
从正面来看,武田家的领地是扩张很多,但从负面来,此举非常浪费时间,同时也换成家臣团贪得无厌的现象,也使家臣团为个人的利益而好战的情形。
最明显的事件,就是【义信事件】。作为第一继承人的武田义信自杀,不单是因为家督争夺战,同时也是因为义信派主张北进政策,与武田信玄上洛行王道的思想相违背。
武田义信背后,就有一群家臣团支持,义信的叛逆,某程度上是武田信玄当年的重演,故武田信玄为此的确做出不少调整。
单从这些现象来看,武田信玄不能及时上洛,不单是与老冤家上杉谦信的大战所致,根本的原因还是打从武田信虎败走以后,武田家的势力不加反减,大大增加武田信玄西上的障碍,这与家臣
团的关系殊大。
武田信玄在晚年明白到当年武田信虎面对的问题,就是家臣团与家督之间的利益矛盾。
为此,武田胜赖的出现表达了武田信玄的立场。
所谓义信之死全因武田胜赖,这实在是家臣团为自身利益的一个藉口而已。
事实上,义信与武田信玄的对立,并不轻易化解,在政治思想及政治架构上,武田信玄面对与当年自己一样的义信,如依旧妥协,武田家的宗家地位将荡然无存。
武田信玄立武田胜赖的原因,其中一最重要的,就是因为要明示主家强势的主张,即使家臣团与武田胜赖对立良久,武田信玄也非常坚持,或者只以信胜来作为折衷的一个方法。
事实上,武田家内的对立已渐见明显。
武田信玄死后,大多把武田灭亡的矛头指向武田胜赖。
其中最烈的是武田胜赖违反武田信玄的三年之约,这在《甲阳军监》内有明确记录。
可是,军监是否可信是一个问题,而且,就当时情况来,三年之约是不切实际的。
成功与否己是一个重大的疑问,如把责任全推向武田胜赖,这并不是公平。
而且,武田胜赖在武田信玄死后到灭亡的十年间,武田家的力量远比武田信玄时代高,而且武田胜赖的前瞻性也比武田信玄广阔,不仅积极加强城下町、商业的发展,也同时建设关东的反织田
阵营————
当然了,从现在的角度而言,因为财政困难的关系,无论是经济还是外交,他做的都不算成功。
不过这是另外一回事了。
另一方面,【四虎子】也就战略考虑上于信浓建筑新城。
这一切一切,都表明武田胜赖并不是在浪费时间,他看待问题比他的父亲还要深入。
但问题是,武田胜赖与家臣团之间的矛盾早已白热化,做成相互矛盾,对武田胜赖的改革做成大障碍。
再者,武田胜赖从一开始即被家臣极力排斥,两者之间势力水火。
这显然是甲斐家臣的排外心理,也是【山区人民】的必然现象,对来自诹访的四郎武田胜赖,更是处之于仇敌,武田胜赖也同样如此,这正是武田家未能组织新力量对抗织田信长的一大原因。
而武田信玄未能在任内改变的一个现象。
为此,武田胜赖从岳父兼死敌织田信长的绝对权力架构中,明白君主集权的重要性而积极模仿。
但由于家臣团一向强调自身利益主义,做成武田家内步伐不同调,也做成家臣离异的先兆。
人信长得知武田信玄死后,武田家必亡的推断是因为武田胜赖的无能,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反而笔者认为织田信长指出的是武田家内的矛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局中人
凰后休逃:朕绝不和离
斗罗之邪虎银龙
我的第三帝国
无限之统帅三军
快穿不如撩男主
潇洒圣王
魔甲狂图
没有来生
停住时光留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