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章武年(4/5)
安的只是殿下,由我爹看了他们写的文章后,钦点状元。”
对科举的施行,诸葛亮是了解一些的。
原先估计需要再等几年在进行科举,不过随着百姓安稳,兜里有一些钱财后,各地迸发出来了极大的送子嗣去入学的事情。
乡学、县学这些基础学校,有着国家财政的扶持下,发展的非常巨大了。
“学子基数还是过于小了,不过已经足够进行第一场科举了。”
诸葛亮说道。
刘禅道:“第一次开科举,人少也能少出乱子,这样积累经验下来,等个十年八年,人多起来也好应付。”
“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诸葛亮问道。
刘禅想了下:“两年后,先把消息传遍天下。
也有两年时间给各级官府准备时间。”
诸葛亮点了点头,便略过这个话题,对刘禅说道:“学宫的事情有人上了折子,陛下把这事交给了丞相府来定夺。”
朝中早有人要求再设立几个学宫,与衡山学宫、建业学宫并立,这事肯定是要办的,越早办越好,有人提出来,自然也就顺水推舟了。
不过问题就产生在,办几个学宫。
现在的两个学宫都是刘禅操办的,这件事诸葛亮还是要听听刘禅的意见。
“蜀中一个,关中一个,冀州一个,幽州一个,徐州一个。
然后长安再立一个太学,这便是新立五个,总共七大学宫,外加一个太学。
太学不要向前两代那样办了,成了有钱人捐官的中转站,太过于晦气了。
太学就专门做国家最高的学府,不过不教学问,只做研究学问。”
诸葛亮闻言忍不住笑道:“那太学不就是科学了?”
“科学能推动社会发展,太学以后就是科学。
让马锋来担任太学祭酒。
七大学宫就去传授诸子百家的学问,如此如何?”
诸葛亮能说啥,依你依你,都依你。
对刘禅这么粗暴的决定了这件足以影响整个天下读书人的大事,诸葛亮只是摇着扇子轻笑,总好比高祖皇帝给儒生的帽子撒尿强吧。
“文武必须要并肩走。
学宫的创立,也不能忘了武院。
这武院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
刘禅又正色对诸葛亮说道。
诸葛亮道:“几个武院?”
“凉州设立一个,原先还打算立在翠云山上,利用下宋建的那个狗屁王宫,不过现在成了太守府了,不与他们争。
这个学宫可以放在湟中地区,比如临羌县。”
诸葛亮惊道:“被一个武院立在湟中?”
“险恶环境下才能锻炼出来习武之人的能耐出来。
要是放在这长安城外,那些习武的人我都怕被城中的花花世界掏空了身子。”
刘禅说道。
“也是这个道理。”
“然后并州边地、幽州边地,幽州的辽东也可以设立一个,徐州设立一个,江东南部设立一个,交州番禺设立一个,蜀中南部设立一个。”
“一共八个武院,便是这个割据。
俱在边地,能磨砺出未来武院学子的本事,也能带动这些边地的发展,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诸葛亮听闻之后,没有苟同刘禅的意见只是问道:“都立在边郡,如果以后那些人不愿去如何?”
刘禅说道:“军队将领只知道冲锋陷阵是不行的,必须要是识文断字。
未来军中要向走到更高层次,就必须要去武院进修,这样才可继续回到军队担任更高的军职。”
“一时之间又哪有这么多的先生教师?”
“学宫的先生这块不愁,不愿意出仕的读书人少,愿意教书的读书人却多如牛毛。”
“武院这块也不用担心,军中退下去有能力的军士都可以去武院,这也是给那些因为伤残或者年纪无法继续从军的将士们一条出路。”
走出丞相府,科举与学宫还有武院的政策,基本上就已经敲定了。
学宫与武院还有细则,这些未来可以慢慢完善,又不是一次把它们全都开起来。
谈起衡山学宫,这两年马锋忙碌的很,又有操持科学,又要管着偌大的衡山学宫,与刘禅来信不多,数个月才来一封,如今不知道他的几个重要研究是否成功了没有。
章武二年,刘禅代皇帝刘备巡守天下。
刘备已经年迈,没有这个身体资本在天下逛一圈了。
历时半年的巡守,百姓的生活确实是变得好了,比之过去战乱的时候,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很多过去刘禅行军走过没有人烟的地方,这几年下来,也有人开始出现了。
生育鼓励官府一直再做,随着百姓仓库里一年到头都有余粮,百姓的生育愿望很充足,一家最少都有两三个小孩,并且还愿意生。
这是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傲绝灵神
无敌全能打脸系统
凤倾天下
重生贵府千金
幸运与厄运之虚拟游戏
明朝大昏君
乡野小仙农
极限伏天
斗罗金榜:我被教皇窃听心声
绝世召唤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