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零五章 百万英镑(2/3)


我们必须承认,现实中真的存在类似的事情,而且很普遍。

只是大多数人从没有留心过,很容易忽视掉罢了。

从商业经营的角度看,这个故事所诠释的社会现象,其实也可以用另一种名词来解释,即“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来自《新约·马太福音》。

原文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实际上,“马太效应”反映出了一个十分冷酷的社会法则,即资源永远向高效率者倾斜。

这就是为什么人世间永远难以消除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现象。

也是为什么美国对于称王称霸这件事充满自信,敢于对全世界指手画脚、蛮横干涉的原因。

过去,宁卫民对这个道理理解得比较肤浅和偏面。

虽然他了解看人下菜碟在哪个国家都一样,尽管他明白穷和富的最本质不同就在于别人对你的态度。

但因为上辈子也就混个温饱,在社会层级始终不高的原因。

他体会最深的只是没钱会让人看不起。

个人的奋斗理念也只是停留在“天道酬勤”,外加“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的地步。

是的,将近两千万人民币的资产听着挺不赖,可在京城其实也就相当于一套区的学区房。

他虽然也是个年入二百万的小老板,可连辆真正的豪车也买不起。

他在京城开车上路,见着兰博基尼也一样不敢造次,躲得远远的。

上一世的他,在京城这样的地方活着,无论如何也和“富贵”沾不上边儿。

但这辈子就不一样了。

他在日本经济泡沫诞生前来到了东京。

利用先知先觉搭乘历史的便车,在很短的时间,就赚取了远远甩开时代速度的财富。

这样的暴富,让他感受到的财富威力也分外清晰。

很快就让他发现了金钱具有一种虹吸魔力,领悟到了“强者恒强”的道理。

并由此重新认识到,社会究竟有多么的不公平。

别的不提,只从野村证券待他的方式,就可见一斑。

去年九月,宁卫民早用两三亿资金来开户的时候,左川建一成为他的股票经纪人。

当时这家伙礼貌归礼貌,热情归热情,可真谈不上对他有什么巴结的。

由于那个时候日本股市只是温和上涨,还没有什么普通民众参与证券市场。

野村证券中央区营业部个人客户的资本金,最起码也是几百万円起步。

拥有上亿円资本的人也不在少数。

所以宁卫民完全泯灭于众多客户之中,当然也就享受不到什么特别的待遇,

实际上,他不但要容忍左川建一永无止境的电话骚扰,饱受野村证券荐股之苦。

反而还因为他自己是个外国人,对日语书写不够熟练,经常会在股票交易上给对方添麻烦,有些心虚。

他也就分外注意待人接物上的问题。

每次面对左川游说提供操作建议,哪怕心里不以为然,也只能拿出充分耐心来礼貌地解释。

甚至还得花几个小钱,靠送送礼的办法,来维持双方合作关系的稳定。

简而概括,就是供求关系是倒调过来的。

当时为了顺利吸筹,为了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宁卫民求着左川建一。

这种状况直至今年新年前后,宁卫民的持股市值超过了十亿円大关才结束。

也是从那时起,双方角色开始对调了,他才感受到了真正放松,安心交易的滋味。

自此再面对左川的电话荐股,业务骚扰,一下变得容易起来。

有时候正在忙重要的事儿,宁卫民甚至都不用再多说什么。

左川自己就能敏感的察觉他的情绪不在状态,然后礼貌的道歉,知趣地尽快结束通话。

反过来,宁卫民要是有事询问,左川却变得耐心周到,不厌其烦。

甚至野村证券对宁卫民发出邀请的活动,也从专为忽悠人加大投资的理财讲座,变成了自助餐和酒会形式的联谊会。

如果参加,不但餐食完全免费,还能认识一些社会层次较高的日本人。

因为这种联谊会是以资产数目来确定,门槛较高。

所以除了搞商业的企业家,医院院长、律师、艺术家这些行业的人也不少。

其实宁卫民还真挺心动的,要不是他那段时间实在太忙,早就去参与了。

但这还不算什么。

当这次回到东京,宁卫民的证券资产再度暴涨至三十三亿円,接下来所感受到的变化就更是翻天覆地了。

左川不但真正露出了忠犬似的奴才像,一口一个“社长”地改了称呼。

恨不得剖腹明志以证明自己的忠心,还搜肠刮肚为宁卫民出谋划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