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五十章 地狱厨房(2/3)

计。

要知道,法餐可是西方世界公认的第一大菜系啊。

在西方世界的地位就如同鲁菜作为中餐唯一原生菜系,是咱们国内八大菜系的扛把子一样。

法餐的精髓,可不仅仅限于外在形式的讲究上。

烹饪之法之多,菜色之丰富,虽然还比不了中餐,却是西餐之最,别有独到之处。

更何况马克西姆餐厅为开拓共和国的市场,最初聘来的三位外籍大厨也非泛泛之辈。

每個人都是法国餐饮届相当知名,颇有资历的人物。

其中的西饼房厨师长拉方丹,三十六岁,曾给法国爱丽舍宫服务过的资深甜点师。

他的手艺,颇受曾于1980年访华的法国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的青睐。

而担任行政副总厨勒戈夫,别看年纪仅有二十六岁,可天赋惊人。

受聘赴华之前,他刚刚凭借自己的创新菜品,为巴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餐厅打响了名号,摘下了一颗米其林星星。

此外,勒戈夫还是法国享誉全球的厨师乔尔?卢布松的弟子,曾经有幸追随这位名厨学艺三年。

乔尔?卢布松又被誉为世纪主厨,传奇星厨,六十三岁的时候管理着全世界十六家餐馆。

其人传奇性在于平生摘下过米其林的三十二颗星,是全世界公认的摘星总数最多的纪录保持者。

最后一位行政主厨名叫多米尼克。

四十三岁的他,作为厨房大拿,不但年纪大,资格老,来头也最大。

因为他不但先后受聘于两家米其林三星的餐厅,担任了多年的行政总厨,而且还是法国餐饮学会的会员。

法国餐饮学会(acadmieculinairedefrance),又称法国名厨学会,由瑞士名厨、《烹饪和食品卫生通用辞典》作者约瑟夫·法夫尔(josehfavre)于1883年创立。

那是世界最古老的餐饮和糕点学会,会员均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名厨。

申请加入十分艰难,至少需要九年以上在法国从事厨师的经验,以及在餐饮业有杰出的贡献等要求。

同时还需要用一年时间通过各种审核及决议。

所以这个学会在全世界的会员不足千人,且多数都是米其林认证餐厅的主厨。

说白了,这个学会太难加入了,也太了不得了。

在全世界餐饮届的地位,就相当于金大侠的武侠小说里所有名门正派中,少林和武当的地位。

那想想吧,这么牛的菜系,又是这么牛的大厨。

再加上坛宫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卖正宗宫廷菜的饭庄,也是中餐的翘楚,。

宁卫民所派来的厨师也个个是优中选优,是经过不少名厨亲手调教过的肯勤学苦练的主儿。

这两好碰两好,两种博大精深的餐饮文化对撞,其产生的碰撞反应,那是何等的惊天动地啊?

要打个恰如其分的比喻。

那是原先只以为是弓箭与弩箭的碰撞,结果实际上是核弹撞氢弹啊。

总而言之,双方都失算了。

宁卫民既有点轻视了法餐,那几位法国大厨也不够重视中餐的厨师。

那么在这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中西文化存在严重隔膜的年代。

自然而然,一场所有人都没有料想的饮食文化大冲撞,就在马克西姆餐厅的后厨里发生了。

而由此引发的好戏,以及重大影响和奇妙的后果,更是所有人都没法提前估量到的。

至于具体经过,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应该承认,马克西姆餐厅的这三位法国大厨,对于中餐都抱有不小的成见呢。

这主要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傲慢和自信,以及对法国中餐的不好印象。

是的,法国也是有不少中餐馆的。

只可惜时过境迁,最早轰动巴黎,闻名欧洲的万花楼传奇早已泯灭在历史之中。

当下这个时代法国的中餐馆,别看数量不少,堪称欧洲第一。

可菜系单一,花样陈旧,也是出了名的。

不过分的说,几乎所有的中餐馆的菜单全是一样的,口味也没有多大的变化。

甚至仍然是以当年最具中餐象征意义的竹笋、豆芽和豆腐出名。

再加上家族管理模式陈旧,下一代侨民吃不得苦,食品卫生不达标,恶性竞争,滥用味精,等等不利因素。

以及荷兰中餐业被曝光的“狗肉事件”导致西方人普遍对中餐的不信任。

这就导致法国的中餐业完全是日落西山的衰败样子。

甚至好多餐馆不得不假冒日餐,才有生意做。

这样的中餐能好吃得了吗?

几位法国大厨不是没吃过,反而正是因为吃过,才份外鄙夷。

当然,对于中餐的尝试,这几位法国大厨也不能说是全然失望。

京城的马克西姆餐厅装修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