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服不行(2/3)

地坛不能光看着好就去盲目效彷,要从自身条件出发。

否则怕是会东施效颦,不伦不类啊……

园长虽然没灰心,可他更不乐意让人分走手里的权力。

因此对于书记提出的和天坛公园接触,看看今后可不可以联合举办活动的倡议,充满了戒备。

这事儿在他这儿压根就没做考虑,他反过来提出了一个极端的办法。

打算要成倍扩大广告的投入,抓紧时间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上全面宣传地坛庙会,通过在宣传渠道上铺天盖地造势来和天坛争夺游客。

这一方桉获得大部分的干部支持。

总之,这件事的走向与书记和副园长的期望完全相悖,整个走歪了。

地坛公园的干部们被书记和副园长打探到的情况,给弄得没了进取心,谁都不愿意好好干了。

彻底放弃了在内容上和经营上做出改进,只把最后的希望放在了最后投机取巧的侥幸上。

而接下来,地坛公园管理开始充斥颓废和懈怠情绪,导致恶性循环。

像垃圾清运和园区打扫也不及时了,小吃摊点还出现了零星火情。

男性游客对于草帘子围起来的小便区之内满地黄冰的情况畏之如虎,开始随便找个地方小便。

最严重的是人流堵塞问题,因为不能及时疏导,不但小偷开始闹腾,有时候游客间也会发生龃龉。

最终倒是互相饱以老拳,惹得现场大乱,小孩哭女人叫,还有误伤旁人的事情发生。

至于园长的高招,倒不能说是完全无效。

毕竟这年头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打广告还是很有效果的。

像正月初二,随着京城电视台《京都庙会》的专题片播出,地坛的门票销售从中午激增,就突破了十三万人大关。

可想而知,等广告一投放,京城无人不知地坛庙会。

这个数字很可能会打破头两年天坛公园最大接待人数的记录。

可问题是,人是引来了,却让地坛的接待能力更不堪重负。

于是不但游客不满意了,报纸也开始报道地坛庙会的治安问题,这些乱子立刻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注。

几乎是见报的当天,地坛领导班子就为此挨了批,东城分局也调派十几个民警入驻,指导安保工作。

不能不说,这是书记、园长和副园长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可事已至此再后悔也晚了,这只能说他们没掌握好火候,才把事儿办砸了。

然而事情到这一步还远没有结束。

因为正月初二下午,国家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京城春节庙会》也剪辑完成,分别在国家电视台和全国影院播出。

这其中,天坛公园的新春游园会因为硬件到位和内容丰富,作为纪录片重点介绍部分,足足占据了十分钟之久。

要知道,全片才二十多分钟。

其他十几分钟,才由地坛庙会、龙潭湖庙会、白云观庙会、东岳庙庙会共同分摊。

这一下可了不得了,立竿见影的是,天坛公园游客暴涨。

许多人都是看了纪录片里天坛新春游园会的场面,被吸引去的。

甚至连房山、、大兴、昌平、平谷都有人不怕路远的赶来。

而地坛庙会的增长势头明显减缓,哪怕各个媒体渠道开始上广告发力。

随后也没能突破天坛公园曾经的单日十四万人接待纪录。

合着天坛公园没花钱做什么广告,反而因为这个纪录片,无意中在全国范畴做了一次大广告,而且有效降低了地坛公园的广告效果。

到了正月初六,《京城日报》在二版,《京城晚报》在头版,分别发布了一篇文章,比较详细的总结了一下本年度京城各处庙会的具体情况,所反应出的事实更令所有的京城人侧目惊讶。

因为天坛新春游园会的人流数据、经营内容和社会反响明显优于其他庙会,高居榜首。

别的不说,园中有许多中外游客都是来了第二次的回头客,这就比任何东西都能说明问题。

尤其根据正月初五,公假最后一天的下午四点统计出的实时数据来看。

天坛公园当日的门票销售就已经突破了十六万张,再度创造了单日接待量的新纪录。

但是考虑到接待能力有限,天坛园方不得不在当日下午三点,就提前停止售票,为游客安全采取了必要的限流措施。

反观其他几处庙会,除了地坛庙会维持在单日十三万人次,却均有很大程度的下降。

龙潭湖公园当日客流不足三万人,白云观和东岳庙,均在五万人左右。

而且群众对园方的接待和管理,也有不少不满的意见,其中以地坛公园尤甚。

fo

这也就等于是说,地坛庙会根本就没对天坛形成有效竞争力。

他们用广告策略所抢到的游客,不外乎是来自于原本打算去白云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