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八百四十六章 请客(3/3)

别开来。”

杜阳和张士慧此时个个脸上挂着笑,轻轻点着头,好像与有荣焉。

不过看精神头,确实有点小亢奋了。

宁卫民便满意地笑了一笑,又接着说。

“日本这个国家过去是典型的寡国小民,乾隆朝时,受幕府将军派遣来华的日本使臣,只配最末等的满席。待遇还不如享受五等满席,每年向清朝皇帝进贡的朝鲜使臣。但尽管如此,末等满席也把没见过世面的小日本儿给震慑住了。因为直到江户中期后,日本所谓的‘和食’才用一小点油。清朝的时候,日本连贵族也没有多少人见过炸食。更没有使用奶和奶制品的习惯。无论是咱们的‘饽饽桌’上的撒子麻花,还是奶食饽饽,对他们来说都像是天堂的味道。说不好听的,一块萨琪玛就能让小鬼子感动得对中华的糕点师傅下跪。也是从此之后,日本从华夏引进了八种糕点,他们才开始向我们学习用油的烹饪法,取名叫做‘桌袱料理’。”

听到这里,杜阳和张士慧终于真心的笑了起来。

两个人频频点头,都是一副很开心的样子。

毕竟,拿小鬼子开涮是每个国人的共同癖好。

尤其是他们每天还能从日本人兜里挣钱的时候,这种快乐就更是按捺不住。

而这个时候,由于酒席上的气氛已经活跃融洽了,宁卫民也就可以就势地谈论真正的话题了。

“现在时过境迁,清帝国不复存在,日本却成了亚洲最发达的国家。可尽管富了,不再缺油水和奶食了。甚至如今的东京可以说汇聚了来自全球的美食,最高级的法餐馆也多不胜数。可为什么来华的日本人,却仍然前仆后继的跑到咱们这儿挨宰呢?不花个千八百的,他们就不甘心离开。而且许多人都是彷膳、听鹂馆,还有咱们这儿,一路吃过来的。还有人到处打听满汉全席,这是为什么?”

“能为什么?还不是咱们华夏美食水平高呗。全世界第一。咱们厨师的水平,能是他们小日本子能比的吗?”张士慧耐不住性子最先回答,然而他的浮躁却距离宁卫民的心意甚远。

宁卫民摇摇头,“不对。烹饪的技巧优势咱们确实有。但你别忘了,各国人有各国人的口味。就连咱们国家自己,不同地方的人还有庞大的差异呢。南方的甜豆腐脑,打死你,你也不会说好喝的。同样,京城的炒肝和卤煮火烧。南方人也受不了。所以烹饪水平这种事儿得需要真正的食客,真正的行家来评价。对一般人,反而没那么重要。口感六十分的烹饪水平,已经足够让人满足了。日本人的嘴巴,绝对分不出焖炉烤鸭和挂炉烤鸭有任何差别。可能只有咱们华夏人……不,只有咱们这样常吃烤鸭的京城人才有这个本事。”

“是因为宫廷菜的名气吧?日本人来了京城,除了吃烤鸭,就认宫廷御膳。就跟咱们身边的个体户似的。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暴发户,都这样。发财后念念不忘的,就是吃最好的山珍海味,先得对得起自己的肚子。”

杜阳的性子更稳重,说出的答桉是深思熟虑的,果然讨了便宜,中了宁卫民的意。

“对,名气决定了地方饮食命运,任何一个地方的特色饮食,红火与否,名气占了很大因素。所谓的名菜和老字号,就是早就不用掏广告费,人尽皆知的菜肴和商家。咱们的宫廷菜显然就有这个优势,名声早已在外,无论外宾还是内宾,没几个人真知道御膳是什么样的?但无论是谁,都像尝尝皇上皇后的饮食是什么味道。特别旅游的时候,只要听说哪个皇家园林经营御膳,就会有人想品尝……”

“所以您就有把握在日本打开局面,凭着宫廷御膳在海外独一无二的稀缺性?好啊。这么一起来,等于您在海外一家独大,或许比京城还受欢迎呢。”

杜阳果然是个有悟性的人,说话越发识趣,让宁卫民满意。

同时,他也等于无意中帮了宁卫民的忙,让宁卫民说出下面的话更加顺理成章。

“有这方面的因素,但要说到把握,当然还是国内当地头蛇,等着这些外国人自己送上门来,宰他们一刀更舒服。说实话,我去日本有一定的特殊原因,属于不得不去尝试一把。单纯从经营上看,还是依托皇家园林,更能吸引人来消费。几乎是稳赚不赔。京城虽然市场差不多饱和了,但咱们还有承德,有沉阳,只要有皇家园林的地儿,有外国游客光顾的地儿,哪儿不能办坛宫?而这恰恰是彷膳和听鹂馆都无意和咱们争的地方。你们俩怎么看?”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