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五章中国合伙人?《月票》(2/3)



“我哪里有骆大哥说的那么好,都是靠父辈的积累。”

两人你来我往打了好一阵子机锋,这年轻人还是没有老硬币稳重,提前败下了阵来。

“骆大哥,不知道有没有兴趣,一起在京城投资做点生意?”

在他的内心,一直都是这认为:骆涛是有本事,在内地来说那也是很有钱的人,但跟他自己比起来,那还是小巫见大巫。

“哦,那不知道文兄找我做什么生意,总不该是房地产吧!”

骆涛端坐在太师椅上稳的牛b,重生过来这么多年就从来没想过和别人合伙做生意。

当然国家除外。

谈到中华电器,全是因为骆涛志不此,故而拱手让了出去。

当然不是白送,骆涛心里明白,上面心里也明白。

自己这几年这么顺风顺水,还不是因为愿意上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看西昌和复兴哪家它不是姓骆。

中国合伙人,太没意思了。

还有这个时间段在国内做房地产,头上顶国字号了。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

1980年9月京城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京城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

但这都是国字号干的事,现在正处于摸石头过河的时间段,怎么可能会放手让私人干,出了问题谁来担责。

这年轻人有点高估了现在国内的局势。

想要搞房地产,怎么也得过两年,等到1987年鹏城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

这时候国内才出现第一批房地产商。

想在京城搞房地产,怎么也的九十年代。

改革路上京城一直充当着国人精神的向往之地,但一直不是改革的前沿阵地。

骆涛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和他好好说说。

他感觉到骆涛是真有眼光,但也感觉到了他的犹豫不决。

“嗯,骆大哥难道不认为,以后的中国房地产业大有可为?”

这句话在骆涛听来似是疑问,又是肯定。

骆涛借着喝茶的功夫,偷偷扫了他一眼,心里道:这年轻人有眼光,但在选择合伙人上又有点白内障。

真当骆爷是那么好像与的,别到头来,公司它姓骆。

“呵呵呵,关于这一点,咱们英雄所见略同。

不瞒老弟您说,哥哥也有心进军房地产业,奈何在这京城啊人微言轻,势力嘛还差点。

不像老弟您财大气粗,挥挥手就能起大楼。”

骆涛说话把自己贬的跟街头卖豆汁的大爷一样,可怜人。

也变相告诉他在京城搞房地产不行。

他好像没听出另外的意思,反而是骆涛说的最后一句话逗乐了他,“骆大哥真会说笑,在小弟眼里您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

几百万元可不是一般人就那么捐出去了。

据我所知西昌楼这几年可挣不了这么多钱。”

骆涛一听,感情人家这是做了功课的。

“哦,呵呵呵。”骆涛也不知道笑什么,乐了三声。

又正经道:“国家有难处,西昌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支援,没有国那来的家。

我们这代人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我们应该感谢国家出台的好政策。”

“那是,那是。”他跟着赔笑道,“不知道骆大哥对我们之间合作怎么看?”

“哦,这个恐怕让老弟您失望了,西昌现在是真的没有闲钱投资别的了,还准备明年在南方开三家分店。

真的是抱歉了。”

本来就没想过进军国内房地产业,挣外国人的不爽吗,干嘛要祸害自家人。

看到成千上万人成为房奴就很骄傲吗?

他是没有想道骆涛会这么说,前面还说很看好国内房地产业,怎么聊实际的时候就变了。

“哦,没想到骆大哥都开始布局南方市场了。”

他在心里暗暗想着骆涛想要什么?或是最急需要什么?

他在意骆涛身价比他少,他看重的是骆涛在国人和上面心中的份量。

这一月来国内布天盖地都是夸骆涛的报纸文章,这是钱换来的,但也不是“钱”能换来的。

是骆涛这个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钱是死的,人是活的。

他脑子转的飞快,“骆大哥,你们公司不是缺钱吗?要不这样我投资你们公司,您放心我绝不插手管理。怎么样?”

骆涛心里冷哼一声:不怎么样。再说了谁缺钱了,我就客气一下,怎么听不出来呢?

咱骆爷在香江还有好几亿美刀在家睡大觉呢。

年纪轻轻怎么就学小十月烦人,像狗皮膏药。

“兄弟真的不好意思,这西昌楼明面上说是我开的,但这里面事多,都是朋友?”骆涛装作很为难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