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476、多难兴邦(3/3)

以。

对于第二次幻想降临,大明那条线打的是简单难度,而他们打的是地狱难度,所以大明在应对第二次幻想降临的时候甚至没有出现人皇。

这是好事吗?

是,也不是,福祸相依的道理在那,华夏文明的确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耀眼得如同昊日当空,但一直顺风顺水,有些窠臼就难以摆脱。

哪怕大明一直在改革,一直在改进,但改革是具备时效性的。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许多东西就会开始积重难返。

例如,长生革命。

长生革命无论是初衷还是其带来的模式,都是对文明有利的,也必须进行长生革命,文明的每个个体才会有觉悟的想法。

可是。

时间一久,长生革命的初衷难免就会被扭曲,踏入修行之路,的确要从自我的修行开始,要先修性再能修力。

但,其实有系统整理方法,和数百年时间的融合发展之后。

对“性”的修行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能够基础的入定,就能开始慢慢修行,虽然会事倍功半,而且经常遇到瓶颈,但依旧会有很多人这么做。

久而久之……

依旧会演变为对力量的追求,那些修道有成的,太多的私心没有,但类似于龙虎山天师府那样,定下传承位次的想法还是有的。

于是数百年的时间,门派林立,文明其实已经开始走偏了。

若非如此。

也就不需要在二十世纪中叶有“中兴”这个说法,如今百年已过,积重又显,张三丰才会想要请周瑞去他们的世界线,帮忙再次改革。

可周瑞即便去了,也只是孤家寡人。

时势不同,周瑞一个人能够做成什么样子?了不起做到张居正那样,但,通往文明的觉悟,是一个张居正就可以的么?

并不是。

在他们这个世界,除了周瑞以外,革命军内部也是有许许多多的理想主义者的,他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当今文明所遇到的问题,也深刻的认识到了文明该如何前进。

这样一大批有识之士加起来,才是文明通往觉悟的根基所在。

而大明的世界线上……没有。

他们太过于顺风顺水了,没有强大的外部压力,没有经历过文明两度几欲灭亡的浴火重生,大明其实根本就不具备觉悟的根基。

多难兴邦可不是一句安慰的话。

所以,大明是支线,而他们才是主线。

李和写那本书,太过于想当然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