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199章 你这逆子!是想烫死朕吗!(2/3)

刘盈便满是愧疚的低下头,本就微弱的音量,更是压到了宛如蚊鸣的程度。

“然往数岁,儿皆未得父皇召见;所习之侍君术,亦从未曾施于父皇当面······”

“今日终得父皇召见,儿满怀欣喜于心,一时不谨,方行差就错······”

面不改色的将自己的失误,解释成‘没有经验,又有点紧张’所导致,刘盈心中,却是一阵汗颜······

——什么‘紧张’‘兴奋过头’,刘盈根本就是前生今世加一起十好几年,被人伺候惯了······

但正所谓:无巧不成书。

恰恰是刘盈因为真的心虚,而表现出来的愧疚、忐忑,在天子刘邦的眼里,便更多了一分真实。

也是被刘盈这句话一提醒,刘邦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自汉室鼎立,刘盈从汉王太子,成为汉室的储君皇太子时起,天子刘邦,似乎便再也没有单独召见过刘盈了······

不片刻的功夫,刘邦面上隐含着的怒容,便被一抹即便已经在极力掩饰,却依旧遮掩不去的愧疚所取代。

刘邦因烫到嘴唇而燃起的怒火,也随着这一阵源于‘父不慈’的愧疚,而尽数化作于无。

“嗯······”

“坐下说话。”

一声清冷的招呼,刘邦又随手指了指御榻旁,早已被铺设好的筵席,便如记仇的孩童般,用手指轻轻触碰着嘴唇,重新躺回了榻上。

见老爹这般反应,刘盈也终是在心中长松一口气,对刘邦稍一拱手,旋即在筵席之上跪坐了下来。

刘盈清楚地知道:自己方才那句似是随意的‘自辨’之语,必然会让刘邦心中,生出对自己的无尽愧意。

但刘盈也同样明白:开国皇帝的尊严,不可能因为对儿子的愧欠,便被刘邦抛在脑后!

能摆出这幅‘你烫了朕的嘴,但朕不跟你计较’的态度,或许,就已经是老天子的极限······

“皇后,是如何答允此事的?”

短暂的沉寂之后,刘邦一声毫无征兆的询问声,便传入刘盈耳中。

听闻此问,刘盈自也是立刻反应了过来,老爹口中的‘此事’,指的究竟是什么。

稍一思虑,刘盈便面色恭敬的抬起头。

正要开口,见老爹仍平躺在御榻之上,只朝自己露出个头顶,甚至仍不停地轻抚着下唇,刘盈终也是不由摇头一笑。

“还说不记仇······”

暗自腹诽一声,刘盈便低声清了清嗓,旋即对视野中的头顶一拱手。

“母后之脾性,父皇自是了然于胸。”

轻声道出一语,刘盈的面容之上,也不由涌上些许严肃。

“淮南王英布逆反作乱,为害关东在即,又父皇抱恙而回京歇养,无以亲征平叛。”

“儿身父皇亲子,又为诸皇子之嫡长、社稷之储君!”

“社稷有事,而父皇抱恙,于情于理,皆当儿臣代父皇出征,以平不臣之叛王!”

满是决绝的道出此语,刘盈便悄然将话头一转,语调中,也带上了些由衷的恭敬。

“及母后,自父皇得以位登九五,便久为朝堂赞以‘顾全大局’‘母仪天下’之美誉。”

“平日,于涉儿臣之事,母后或偶有偏执;然于朝政、国事,母后皆未曾有过失当之举。”

“今儿臣欲代父皇出征,便当可全忠、孝之道,更可解社稷之患。”

“此等关乎社稷,又可使儿尽全忠孝之事,母后,自无因私废公、执意相阻之理······”

将吕雉答应自己代老爹出征一事,尽数归于吕雉‘顾大局’‘识大体’,刘盈便摆出一副云淡风轻的面容,等候起了老爹刘邦的回复。

却见刘邦闻言,抚摸着嘴唇的动作都不由一停,旋即‘腾’的一下从御榻上弹起身,将满是孤疑的目光,撒向刘盈那道云淡风轻的面容之上。

在老爹那满是震惊的目光中,刘盈更是隐隐看见‘朕读书少,你别骗我’一行字······

但即便如此,刘盈也依旧是那副若有其事的面容,望向刘邦的目光中,甚至稍带上了些许疑惑。

——难道父皇以为,母后不是这样的人吗?

看着刘盈几乎明写在脸上的疑问,刘邦只面色百转的沉吟了好半晌,才终是面色怪异的躺回了榻上。

若非刘盈这么一说,吕雉在刘邦心中的形象,几乎就是人世间一切恶的结合体!

但刘盈这么一说,刘邦再细一琢磨,好像也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只要不是牵扯到刘盈的事,那在吕雉手上,基本都能得到妥当的处置。

只不过,同先前‘别想让我跟儿子道歉’的态度一样,刘邦也绝对不愿意亲口承认:皇后吕雉,是一个顾大体、识大局的贤内助。

刘邦更不会承认:吕雉的所有歇斯底里,归根结底,也不过是有人,想要伤害她的宝贝儿子刘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