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208章 臣,谨为天下贺!(2/3)

萧何、阳城延二人就后勤问题做出汇报,也不过是顺带一提。

刘盈此来的真正目的,则早在刘盈递上拜帖,并让萧何叫来阳城延之时,就已经道明。

很显然,对刘盈的来意,二人也是心中有数。

君臣三人只沉默片刻,便见阳城延率先起身,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大木箱,又从怀中取出一卷手臂粗的竹简,对刘盈稍一拱手。

“此,乃臣奉家上之令,清查厘算往三月,少府官营粮米所得。”

轻声道出一语,阳城延便摊开手中竹简,送到刘盈面前,又稍清了清嗓。

“奉家上之令,少府行粮米官营之政,而以钱往取粮商米贾之粮、仓。”

“至夏六月,少府共得储粮十万石之粮仓,共计二千一百四十六处,其中,可储粮五十万石之巨仓百七十二处;另可储粮万石上、十万石下之小仓数以千。”

“为得此粮仓近万,少府耗秦半两,共十四万万余钱,三铢钱亦同。”

“此秦半两十四万万余,皆乃少府得粮商之存米,往售关中民所得;及少府内帑前时所储之钱三铢,亦花费殆尽······”

听阳城延说到这里,刘盈这缓缓点了点头,眉宇间,只歉然涌上一抹如释重负的神情。

三铢钱,尤其是少府奉老爹刘邦的命令,熔铸而成的三铢荚钱,无疑是刘盈长久以来,都不敢丝毫忘记的心病!

——中央财政机构,空有十几万万废币,根本花不出去!

非但如此,还依旧源源不断的将真币(秦半两),熔铸成这种花不出去的废币!

这般自毁长城的操作,但凡是个脑子没病的掌权者,都不可能会视若无睹。

而‘以废币三铢,购买粮商手中的粮仓’,无疑算是刘盈特意为少府,所精心打造出的‘抛售废币’的绝佳方案。

有今年,整个关中粮商联手哄抬粮价,以及长陵田氏那桩‘行刺储君’的案子打低,对于少府‘一半给秦半两,一半给汉三铢’的购买方案,关中粮商纵是万般不愿,也只能乖乖受着。

——刘盈都为此事遇刺,少府买粮仓,还知道给一半秦半两,而不是直接用‘抄没’,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剩下一半汉半两,就权当是关中粮上‘改邪归正’的买命钱了。

这样一来,少府得以甩掉这批名为‘三铢钱’的烫手山芋,换来了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粮仓,并用这些粮仓,储存本属于粮商的粮食,并最终售卖给百姓。

不得不说:在粮食官营一事上,少府,真的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少府大赚特赚,关中百姓虽然没有直接获益,但粮米官营导致的粮价平抑,也间接减缓了关中百姓的生存压力。

从今年秋收开始,关中百姓也将告别过去,动辄价格翻倍的中间商,而只需要忍受少府‘十取其一’的粮食保存费用。

至于从少府流入粮商手中的三铢钱,也基本不会对汉室的金融秩序,造成太大的影响。

——三铢钱问世这么多年,经过少府的大肆熔铸,早就没有什么信用和购买力了~

若非如此,过去少府也不至于坐拥十数万三铢钱,却怎么也花不出去,整天嚷嚷‘内帑空虚’。

刘盈很确定:粮商借着‘卖粮仓’从少府得来的三铢钱,除了销毁,就只剩下唯一一种处理方式。

——留着作纪念。

“善。”

面带安心的一点头,就见刘盈朝萧何、阳城延二人分别一点头。

“孤此番出征,待再归京,当乃明岁冬,乃至开春之事。”

“然今秋收不远,少府官营粮米一事,又尤以‘代民储粮’为重中之重!”

“孤不在,少府务必慎之又慎,万不可于此事出差错!”

满是严峻的做下交代,刘盈不忘侧过头,朝萧何稍一拱手。

“少府官营粮米,乃事涉府库之虚-实、社稷之稳-摇之国政!”

“若少府力有不遂,万望萧相于旁稍行从助······”

闻刘盈此言,萧何只轻笑着低下头,对刘盈拱手一回礼。

“家上言重。”

“此,不过臣之本分······”

见萧何答应的如此豪爽,刘盈也只温和一笑,旋即似有所指的望向萧何。

“孤闻,萧相幼子萧延,素来喜武?”

似是随意的道出一语,刘盈便轻笑着低下头。

“若可同萧相子同平英布之乱,孤此出函谷,也当不虚此行了······”

听着刘盈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萧何自是立刻会过意来,只碍于阳城延在,并未直接给出答复。

“得家上之喜爱,自乃犬子之福······”

“只前些时日,犬子似稍染疾,能否随家上同往淮南,臣,尚不敢确言······”

见萧何如此反应,刘盈自也是会心一笑,旋即对萧何一点头。

“既如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