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255章 尊微之礼,君臣之别(2/3)



——自位于楚南的庸城,到位于楚国腹地的彭城,这沿途,可不就是楚国境内么!

对于亲叔叔问出的这个‘在我的国土中行走,没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吧?’的问题,作为侄子的刘盈,还能说什么?

就好比后世,某一家主人问客人‘这几天住的还习惯不?’,客人还能说什么?

还不就是‘辛苦您这么辛苦的招待’‘叨扰了’之类,然后听主人说上一句‘招待不周,请多海涵’么?

“这刘交······”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暗自腹诽一声,又认认真真回忆了一番过往几日,自庸城前来彭城途中发生的事,刘盈终是笑着一皱眉。

“王叔此言~”

“侄儿,怎不甚解其意?”

轻声道出疑惑,刘盈不由又笑着低下头,嘴上似是随意的说着,目光却悄然锁定在了刘交的面容之上。

“自汉七年,韩信王楚地而涉谋反,为父皇夺去王爵以贬淮阴侯,若言关东,可有不使长安朝堂忧苦者,便非齐、楚二国莫属。”

温声道出此语,刘盈不忘稍撇刘肥一眼,便再度回过头。

“自王楚地,王叔之贤名,便广为天下人知。”

“往数岁,关东每有异姓诸侯为害一方,父皇恼怒之余,皆每言齐、楚之定,于江山社稷皆有大功!”

“父皇亦曾亲言于侄:皇长子肥王齐而安一方,多赖楚王以宗伯之身,言传身教于齐王身侧,以为标榜之故。”

毫不吝啬的赞美一番,刘盈面上笑意之中,便再度带上了些许疑惑。

“得天下所敬、朝堂所重,更父皇曾亲言百官:关中诸王,最贤者,莫过帝季楚王交。”

“如此,王叔又何出此问?”

听闻刘盈这一番看似尽是阿谀奉承,实则却滴水不漏的官话、套话,刘交讪笑之余,暗地里却是一阵连连点头不止。

“不过数月未曾谋面,太子,便又得如此长进······”

“待日后,寡人恐当慎以待之······”

刘盈这番回答,听上去全是在夸刘交如何如何贤明,怎么怎么受天下、受朝堂敬重,但实际上,却有个十分关键的点。

——对于刘交的提问,刘盈压根就没有给出直接回答!

刘交此问,看上去似是客套,本意也只是随口一说,好开启话题,但即便是客套话,那也是有深意的。

现如今,天子刘邦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指不定什么时候,长乐宫响起九声丧钟,这汉室天下,就要换了主。

而刘盈却是在十几岁的年纪,毫不顾忌的嚎出一嗓子‘我爹老了,咋还能麻烦他老人家’,就出关来平叛来了!

最关键的是:刘盈非但来了,也确实打了,而且还打赢了!

在这样微妙的时间点,刘交一句看似随意的‘沿途可有不妥’,实际上,却是带有些许试探的意思。

——刘交真正想问的,其实是‘对我楚国,殿下可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再说直白点,就是刘交此问,是在试探刘盈对楚国、对自己这个王叔宗伯的态度!

而在天子刘邦尚在,刘盈仍为太子,尤其还是刚平定一场诸侯王叛乱的监国太子,刘交这样的试探,其实是有些犯忌讳的。

这,也正是刘盈的回答,之所以会让刘交眼前一亮的缘故。

刘交明里一句‘沿途可都顺利?’,暗地里却是试探刘盈的态度;而刘盈面上扯东扯西,又是贤王、又是帝季的对刘交一阵捧,就是不直接回答刘交的问题。

——非但不回答,刘盈奉承之语说一大堆,最后又把问题扔回给了刘交:王叔为什么这么问?

而刘盈这个回答所暗含的深意,身为当今刘邦亲弟、荀子徒孙,浮丘伯嫡传弟子的刘交,自也是看的一目了然。

——王叔啊~

——这在过去,天下人可都说王叔的好,父皇也都夸‘刘交是最好的诸侯王’,侄儿我对此,也是深信不疑的~

——但父皇还在,王叔就这么探侄儿的口风,这恐怕有些不太妥当吧~

——这要是传出去,侄儿染上骂名事小,王叔的贤名要是败了,那可就不太好了啊~

轻而易举的看透刘盈这一层并未言明的用意,刘交接下来的举动,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臣······”

“臣老朽,昏聩而失言······”

“还请殿下赐罪······”

看着刘交珍而重之的站起身,面带苦涩的对刘盈深深一拱手,一旁的齐王刘肥,顿时就吓得从刘盈身旁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