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267章 淮南王的最佳人选:刘如意(2/3)

位的情况下,情况就从‘六个候选人竞争四个诸侯国’,变成了‘五个人,竞争三个诸侯国’。

可若是这样,刘邦就又要头大了。

——作为天子,尤其是开国皇帝,刘邦连刘喜那个不中用的哥哥都封了,还能不封自己的儿子?

即便只是出于‘把儿子们都封王,日后好帮着太子哥哥治理天下、为天子手足羽翼’的考虑,刘邦就必须保证:在自己合眼的那一天,自己的八个儿子,都必须有着落!

所以,在荆地有了安排之后,真实地情况并非是‘五个人争三个诸侯国’,而是除了梁、燕、淮南这三个诸侯国之外,刘邦还要再去找块地方,凑够四个诸侯国,把剩下四个小儿子都封出去!

既然剩下三个诸侯国,连刘邦封自己的儿子都不够,那远方表亲刘泽,自然就只能往后稍稍了。

对于‘从哪再找块地方做诸侯国’,以及派那个儿子去做这个‘新诸侯国’的王,刘邦还没来得及考虑。

但很明显:在梁、燕、淮南这三国当中,前二者的重要性,使得刘邦必须选出最合适的人选!

尤其是地处关中门户的梁国,对于肉眼可见的未来,即将发生政权交接的汉室而言,更是重中之重。

但在燕、梁两国的人选需要慎重的同时,可供刘邦选择的人选,‘质量’却实在是令人难以启齿。

——就说剩下四个还没封王的儿子中,年纪最大的老五刘恢,今年也才不过五岁······

没办法。

谁让刘邦自己个儿不上心,不早点娶媳妇儿生娃,传延血脉呢?

到了这时候,发现自己六十好几的年纪,能指望的儿子却才五岁出头,刘邦心中,也不由生出了些许‘儿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

所以,以老五刘恢为梁王,给太子哥哥看守关中门户,以保证未来几年必将发生的政权更迭,也就是题中应有之理了。

矮子里面拔将军嘛!

就算刘恢年纪再小,也好过那几个年纪更小,甚至还没来得及断奶的弟弟······

实在不行,就只能按刘盈刚才的法子,给五岁的梁王刘恢派去一个靠谱的王相,顺便兼个王太傅,一边帮刘恢打理封国,一边教育刘恢就是了。

“嗯······”

沉吟着缓缓一点头,刘邦便算是认可了刘盈对梁王的人选推荐。

至于燕国,刘盈虽然极为谨慎的没有直接推荐人选,但也基本是把该说的都说了。

——弟弟们实在太小了~

——老爹与其想着两岁和三岁的年纪,到底哪个才更适合做燕王,倒不如好好考虑考虑,给弟弟们找个靠谱点的王相,先代练几年······

想到这里,刘邦总是心中憋闷无比,也终是只能面色阴沉的缓缓一点头。

还是那句话:老天子刘邦,娶亲太晚、生子太晚,皇子们,年纪都太小了······

老大刘肥,算是如今仅有的一个‘加冠成人’的皇子,但也早就被刘邦封去了齐地;

老二刘盈,即便是身为储君太子,但刘盈这十四、五的年纪,也曾一度让刘邦放心不下,甚至生出了易储之心!

要不是老三刘如意年纪小的更过分,刘邦也不至于那么轻易,就放弃‘易储另立’的打算······

老三刘如意、老四刘恒,一个刚十岁,一个即将八岁,却已经被刘邦派去做了代、赵的王,在寻常百姓子弟追逐打闹的年纪,就承担起了为汉室卫戍边墙的重任。

哥哥们都才十岁、八岁,更小的老五刘恢、老六刘友、老七刘长、老八刘建,那就更别提了。

——就说襁褓中的老八刘建,到刘邦此番离开长安的时候,都还没学会叫一声‘爹’!

所以,即便心中万般不愿承认,刘邦也只能默认刘盈的建议,确实是最不是办法的办法。

“唉······”

“诸侯王相······”

“还当可堪‘王太傅’之重任·········”

满是疲惫的摇头苦叹着,刘邦终是抬起手,不住揉搓起眼角。

“淮南如何?”

“友王之?长王之?亦或建······”

语调满带苦恼的道出此问,都没等自己的话说完,刘邦便想起了小儿子刘建那吃奶还费劲的模样,不由得又是一阵长吁短叹起来。

而在刘邦面前,听闻老爹问起淮南国的归属,刘盈的面容却是顿时一变。

满怀疑虑的纠结许久,刘盈终还是缓缓低下头,对老爹稍一拱手。

“燕、淮南二国,以燕更重,而淮南稍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