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零九章 父慈子孝(1/2)

周奎很快就出狱了,太子爷特批,骆养性都不好使。诏狱的几个狱卒还想多嘴阻拦,挨了几个大嘴巴子之后,乖乖的打开了牢门。

不过周奎却高兴不起来,三十万两银子啊。自己这玻璃厂的生意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好不容易捞了点钱。这捂在手里还没热乎呢,就这么送出去了?

周奎回府的时候,朱慈烺并没有同行,而是直接回宫去了。

家仆六福就像是在等待心上人归来的小媳妇,在周府门口翘首以盼,踮着脚尖盼星星盼月亮的,终于看到周奎坐着太子安排的轿子回来了。

“老爷回府了,国丈老爷回府啦!”六福喜笑颜开的迎了上去,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在六福的眼里,周奎这次跟着太子出行绝不是什么好事。他太了解自家的老爷了,从周奎脸上的表情就知道,出事了。而且,还是出大事了。

能看到自家老爷平安归来,六福是打心眼里高兴。

轿子刚停下,六福就喜滋滋的迎了上去,走过去搀扶着周奎:“国丈老爷,您可回来了。这家里少了您,小人还真是浑身不自在。”

在府门外,周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毕竟,周围还有一些南来北往的百姓。面子,总还是要顾及的。

等进了府门,周奎吩咐门口的两名家丁:“把门关上。”

两个家丁不敢多言,慌忙把府门给闭上。国丈大人的府门紧闭,不免引得一些路人驻足围观。

进了家门,周奎身子一晃就站不住了。吓了六福一大跳,慌忙扶住了他:“国丈老爷,您这是怎么了您这是。”

“六福啊!呜呜呜,我的六福啊,钱、没了哇...”

六福一脸懵逼,又不敢去问是什么钱没了。只好一只手扶着周奎,一边安慰道:“国丈老爷莫要着急,钱没了便没了,没钱咱们可以再赚啊,老爷您的身子要紧,快,快进屋。来人,上茶!”

周奎一把推开他,摇摇晃晃的进了府厅:“上茶,还上什么茶。咱们是什么家境,还喝得起茶么。呜呜呜,这日子没法过了...”

看样子,国丈老爷又是亏了一大笔银子。六福的猪脑袋隐隐已经猜出是什么原因了,太子殿下来把国丈老爷带走的,回来的时候国丈老爷就这样了。

现在,就连六福也在怀疑,朱慈烺到底是真孝顺,还是故意下套想诓骗自己亲姥爷的钱财了。

毕竟,为什么每次出事都这么巧。都得是太子殿下来了,让国丈老爷破财消灾。

可这种事你是不能跟国丈老爷说的,一说,弄得他与太子不和,那自己这个做奴婢的罪过可就大了。

“是是是,国丈老爷咱不喝茶不喝茶,喝水,喝白开水,还不要钱。”

一听说不要钱,周奎便不再反对,立刻默认了下来。丫鬟端来一杯白开水,六福使了个眼色,丫鬟慌忙把茶杯放在桌子上,然后急忙施礼退了下去。

“国丈老爷您先消消气,您喝茶,不、您喝水。”

回宫后的朱慈烺并没有回钟粹宫,而是去了周皇后那里看了下自己的母亲。不多时,乾清宫便差人过来,说是万岁爷召见。

朱慈烺进来的时候,崇祯眉头紧锁。

这让朱慈烺不由得暗暗叹气,自己老爹崇祯这个皇帝当的着实悲催。每次见到他的时候,崇祯似乎都苍老了几分。

记忆中,崇祯甚至于极少有眉头展开的时候。老天爷似乎在跟大明开了个玩笑,似乎是有意在和大明作对。这一点,就连朱慈烺都不得不承认。

有时候,明明事情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可很快,总会给你找点不痛快。

按理说,辽东暂时安定了,但也仅仅是暂时,保不齐什么时候黄台吉会再次的打过来。

国内的流寇也消停了不少吧,河南山西的灾情也得到了不少的缓解。还有,国库的收入虽然依旧艰难,但至少维持大明王朝这台衰老的机器勉强运转,还是能做得到的。

偏偏,事情总向着你偏离的方向去发展。

眼下到了秋收季节了,旱灾没了,这涝灾又跟着来了。

山东、两浙甚至于河北等地没完没了的下雨。这一直下雨,庄稼就遭了秧。

收获的庄稼是需要晾晒的,不晾晒就会发霉。辛辛苦苦一年劳作的收成,就这么没了。

不收割,没完没了的下雨,庄稼早晚也会烂在地里。更要命的是,好不容易遇到个晴天了,你想收割庄稼了。当你把收割的种子拿到晒谷场晾晒的时候,突然就给你来上一场雨。

总之,这天气就跟和你闹着玩似的,最终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朱慈烺来的时候,崇祯哀怨的看了他一眼,幽幽的道:“皇儿,难道说,当真是朕触怒了上天,这才降下灾祸与百姓么。既如此,上天若要怪罪,只怪罪朕一人便是,与百姓何干。”

“父皇,您、您遇到什么事了?”朱慈烺忍不住问道。

桌子上摆满了各地的奏疏,崇祯皇帝并没有把这些烦心事告诉朱慈烺。在他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