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献俘礼(2/3)

故作轻松调皮地笑道:“可聘金是聘金,这个是你送我的信物,别算计得跟奸商似的。”

信物?!

郭大靖眨巴眨巴眼睛,也没较真儿,微笑着点了点头,心说:只要不要烦我就好。

………………

皮岛,码头货栈。

林天佑放下纸张,笑道:“没想到东江军还挺能打,阵斩了岳讬。还有那个郭大靖,也是个厉害的家伙,斩首硕讬。”

对面坐着的男人在相貌与林天佑有几分相似,但年岁明显比林天佑要大,脸显示出常吹海风的肤色。

林天生却在看着另一份消息,那是建虏与朝鲜达成的盟誓。他的脸现出如释重负的神色,开口说道:“朝鲜未屈服于建虏,贸易也就可以继续做下去。”

皮岛处于朝鲜的贡道必经之路,也是与朝鲜通商的重要之地。要知道,参茸毛皮等特产,不光是辽东有,朝鲜也有。

林天佑笑着点了点头,伸手给兄长续茶水,开口说道:“就是沈太爷那边,要孝敬的不少。”

林天生摆了摆手,说道:“总还是有得赚,结好他是必须的。”说着,取过林天佑手中的纸看了起来。

林天佑沉吟了一下,说道:“我看这个郭大靖也是可以结交的人物。初见面时,不过是个小军官,现在立下大功,晋升是肯定的。”

林天生挑了下眉毛,把纸放下,缓缓说道:“不要主动结交,免得沈太爷知道后心生不满。可若是姓郭的主动,咱们再权衡后决定。”

停顿了一下,林天生看着兄弟疑惑道:“郭大靖能斩首硕讬,应该是个粗莽武夫吧,你为何会看重他?”

林天佑说道:“大哥有所不知,郭大靖向我打听了很多事情,见识颇广,言语也不粗鲁。听他的意思,好象要大批购粮。嗯,他还说了,战后会再来细商。”

“购粮倒不是难事。”林天生说道:“只要价钱合适,一年随着其它货物运两回,还能多赚些。只不过,他拿什么购粮?一个小军官,哪来的资财?”

林天佑摇头道:“这倒是没说,可我看他很是笃定,显得很有把握。”

林天生微微一笑,说道:“这样,等他再来的时候,我见见他。”

“大哥看人极准,我也正有此想法。”林天佑笑道:“那郭大靖初看憨实木讷,可言谈却令人刮目相看。”

正说着,账房带着账本进来,二人的话题便就此而止。

…………………

京城。

街道人头攒动,嘈杂喧闹着,去的是同一个方向——午门。

午门献俘礼是隆重的国礼,往往是在较大规模战争取得胜利后,于午门举行献俘仪式。皇帝亲御午门城楼,举行大典,接受献俘。

但在老百姓印象中,已经很多年没有过了。万历年间曾用“抗倭援朝”战争中的日本俘虏,在午门前举行了盛大的献俘礼。

而自建虏叛明后,从萨尔浒到辽沈失守、广宁溃败,辽东近乎全部沦丧。明军屡战屡败,能勉强拿出来宣扬的就只有所谓的宁远大捷。

获首级几百,觉华万军民被屠,这样的大捷,也只有守住了宁远,使建虏未达到目的而已。

但此次援朝大战,东江军继七战七捷之后,再传五战五捷,所获首级已超过三千,更斩杀奴酋王子岳讬、硕讬,比之宁远大捷岂止高了数倍?

“两千六百七十三!”

“两千六百七十四!”

…………

鞑帽、旗帜等战利品堆成了一座小山,士兵把一颗颗首级扔下,监督的禁军军官大声报着数,后面的几名军官高声重复,又有更多的官兵重复,声如雷霆。

天启帝站在午门之,微露笑意,没有半分不耐的神情。

午门下是威风凛凛的禁军,刀枪闪亮,盔甲鲜明;远处是大明子民,兴奋地听着报数儿。

皇帝刚一出现时,百姓们都情不自禁地向着天子跪拜,发出震耳的山呼万岁,这让天启帝胸中生出了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的感觉。

是的,在皇帝心中,他扶持的宦官集团已经把东林党打得落花流水,朝堂局势已与他刚登基时完全不同。

只是对外的战争令皇帝心忧,一是辽东的建虏,二是西南的奢安叛贼。只要这两边的敌人能够剿灭,这天下也就太平了。

显然,东江军的意外大胜,又燃起了皇帝平辽灭奴的巨大希望。

首级清点终于完成,几十个萎靡不援、半死不活的俘虏被押解来,按跪在午门之下。

刑部尚书前启奏,最后请奏道:“合赴市曹行刑,请旨。”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朗声道:“拿去!”

皇帝左右的两个大臣高声重复喊道:“拿去!”再是左右四人高喊:“拿去!”

一增为二,二增为四,四增为八,八增为十六,最后大汉将军等三百六十人齐声高喊:“拿去!”声音之大,如轰雷般响彻在午门空。

献俘礼在臣民山呼万岁的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