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 再见毛文龙(2/3)



郭大靖在马上躬身道:“大帅过奖,是将士们不辞劳苦、英勇作战,才有如此战果。”

毛文龙摆了摆手,表示不用过于谦逊,继续开口说道:“大靖,依你看,锦州之围能解吗?”

郭大靖想了一下,有些保守地说道:“建虏不擅长攻坚,粮草不丰,酷暑又将近,恐怕难以长期围城。再者,有我东江镇的扰袭,建虏更不敢把主力久放于外。”

毛文龙微微颌首,捋着胡须未置可否。

袭鞍山,攻昌城、满浦,只是牵制行动的开始。如果建虏依旧不回师,那东江军就继续展开行动。

昌城、满浦若被攻下,东江军可沿鸭绿江长趋而上,登陆后越过长白山,袭击建虏的老巢赫图阿拉。

甚至于,可以集中兵力,围攻镇江,再进凤城或是继续在辽南展开行动,或是从中路突破秀岩,或是

反正,东江军的攻击点很多,建虏的防线并不严密稳固。

当然,能够避免大战还是要避免。东江军现在需要休整,需要训练新补充的士兵,需要修补盔甲、兵器等等。

“本帅要暂时驻兵旅顺,把要塞构筑完全。”好半晌,毛文龙才缓缓说道:“还要等陈副帅攻打昌城、满浦的消息,以及锦州的情报,才能做最后决定。”

郭大靖说道:“先向朝廷报捷,再静观其实,实乃稳妥万全之策。”

毛文龙呵呵一笑,转头看着郭大靖,说道:“很好,你很好。此番袭辽阳,当记首功。”

郭大靖微微躬身,也不再谦逊,却也真的不在乎什么功劳不功劳。

毛文龙心中已有了向朝廷报捷的文案,径袭辽阳自然不能是区区三百精锐,而是他亲自指挥的数千大军。

攻克鞍山驿堡,重创千山堡援军,进军的途中又有大小数战,东江军是英勇厮杀,勇往直前。

至于郭大靖,则是攻取鞍山驿堡的先登,并亲手斩杀数十名建虏,猛将的形象再度丰满。

战报的猫腻,郭大靖并不在意。他是东江军的一分子,立下战功,有主帅的运筹之功,也属正常。

至于朝廷的封赏,银子和粮草物资自然是好,那些虚衔之类的,他倒嫌不够实惠。

至于毛文龙这边,朝廷已定了新的额兵数,如何分配给众将,倒也是郭大前比较关心的。

毕竟,这是和朝廷的粮饷挂钩的。虽然只给一半,可也能减轻郭大靖的负担。

但郭大靖知道分寸,这是毛文龙要权衡的事情,他想要却不能主动开口,只等着最后决定就好。

“大靖。”毛文龙示意郭大靖靠近,缓缓说道:“辽东要地,分作两处,一为皮岛,一为金州。皮岛陆可扼守建州,水可运粮金州南通旅顺口,北到三牛坝,西通广宁。再有各岛为犄角,虽不敢说能斩将复城,但牵制建虏,却甚是便宜。”

郭大靖点头道:“大帅所言极是。”

毛文龙苦笑了一声,说道:“但建虏攻朝,已断了朝鲜的粮草接济。虽然朝廷准东江镇经商自筹,可到底不是长久稳定之法。”

光靠人参、毛皮等辽东特产,经商自然有很大的限制,也难以保证长久稳定的收益。

郭大靖有自己的想法,要抽出时间搞些有技术含量的,既暴利,又长久,但现在却不是说出来的时候。

“毛帅的意思,朝廷的粮饷供应,日后对东江镇至关重要。”郭大靖思索着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作出了自己的猜测。

毛文龙用力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辽西、辽东两大块,此消彼涨,应该是躲不掉的结局了。”

这个谁让你没袁督师能吹,还有个好出身呢!

但郭大靖知道,朝廷对东江镇的粮饷还真没断供。但袁督师却利用“五年平辽”的大话,把东江镇的粮饷供应抓到了手中,等于是掐住了东江镇的命脉。

这个结果,郭大靖自认是难以改变的。他的地位太低,又是武人,很难掺和进朝堂,并影响到皇帝的决定。

所以,他在预先做着准备。无论是种植土豆,还是与林家建立联系从东南购粮,抑或是他要去山东偷粮,都在防范袁督师卡脖子。

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没有吃的,再强大的军队也不堪一击粮草物资匮乏,再深谋远虑的行动,也难以展开。

而毛文龙所说的东江镇和关宁军争夺粮饷,郭大靖也不看好。

东江镇在敌后,皇帝和朝廷诸公看不到其衰败的重大影响。关宁军守卫的可是关门,是通往京畿的咽喉所在,不容有失。

当然,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最简单的就是用战绩说话,用人头换钱。援朝作战和解锦州之围,不就得到了很多物资和奖赏。

再说,郭大靖也没指望朝廷,更不奢望能从关宁军那里争粮饷,他要靠自己的双手,靠辛勤劳动和大小搬运丰衣足食。

郭大靖虽然没有全说,可也对和关宁军竞争不太乐观。毛文龙也是心知肚明,关宁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