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零九章 防御体系有改变(2/3)

扩充到一万两千人。

尽管主事金州的是陈继盛,但军队扩充,又不用他出钱出粮,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除了扩充军队,民兵的政策也要在金州实施,以钱粮为诱,逐渐实现郭大靖全民皆兵的目标。

明年就是明金的战略转折点,没有数万大军,不足以批亢捣虚、直捣黄龙,将后金的统治区砸烂摧毁,并使其一蹶不振。

“建虏经此惨败,恐怕短期内不会再来进犯。”刘兴治请教似的说道:“皇太极领兵征讨察哈尔是其一,天气渐热是其二。如果我是皇太极,最佳的进攻时间当在秋收之后。”

郭大靖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你撒网来我捕鱼,你种地来我收粮。建虏想得很美,却不知半年之后,我军的战力又有提升。来吧,撞个头破血流,让他们彻底死心。”

“末将请求驻防卑沙城。”刘兴治躬身请命,显然是思虑已久。

金州卫城以东的大黑山号称辽南第一山,山上有兵家必争的卑沙城,即大黑山山城。隋唐时期,便有两次大战在此城发生。

只不过,建于晋代的卑沙城,到了明朝已经残破,这座辽东半岛著名的军事古城堡,军事意义也大幅降低。

但郭大靖并不想大兴土木,把卑沙城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时代不同了,武器装备不一样了,对于防御设施的要求自然也有了很大的差异。

说白了,并不需要修筑象宁远、锦州那样的高耸又厚重的城墙,这也是郭大靖要重拾卑沙城,使其成为南关防线之前的坚固据点的原因所在。

卑沙城不失,建虏便不能放胆南下进攻南关防线。而南关防线以南,便是郭大靖所划的核心区,是金州基地的重中之重,绝不容有失。

南关防线如此重要,自然是郭大靖亲自坐镇指挥。卑沙城作为南关防线的缓冲,同样很是关键。

至于更往北的小黑山、石河驿,只会驻扎少量人马,作为迟滞和前哨的据点。

显然,刘兴治已经完全清楚郭大靖布置防御的设想,才会主动请缨,驻防卑沙城。

卑沙城只要守住,南关防线便无虞。如果就此便能挫败建虏的进攻,功劳很大。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问道:“驻守卑沙城,需兵几何?”

刘兴治心中已经有了盘算,并没有多少迟疑,便回答道:“五千足矣!”

郭大靖微微颌首,这与他心中的预计相差不多,说道:“三千为一营,卑沙城将驻兵两营。”

“谢大人。”刘兴治躬身致谢。

郭大靖等于表态同意,并且还给增加了一千兵。

“百架抛射器,二十门佛朗机,六百枝重火枪,一千轻火枪……”郭大靖一个个地伸出手指头,细数着他能给卑沙城配置的武器装备。

如果谢德拉或林家能够从壕镜按时采购到火枪,郭大靖也不会吝啬,再给卑沙城拔调。

即便是现在能够确定的武器装备,已经足够让刘兴治感到振奋,信心也为之大涨。

要知道,卑沙城的城垣沿大黑山山脊,绕山梁围峡谷顺山势而建。城内峡谷蜿蜒,城外四周悬崖绝壁,进可攻,退可守。

这样有利的地形地势,稍加修缮,比旅顺堡要更加险要难攻。现在的小黑山阻击阵地,就更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刘兴治在此次阻击中,也是真正见识到了强大火力对于建虏的杀伤,信心高涨起来,要在卑沙城再建大功。

郭大靖也看好刘兴治,随他数次征战,教导传授得也最多,在能力上,令他比较放心。

况且,如果按他所料,建虏如果进攻也是在秋天,有半年左右的准备时间,金州守军的装备只能是更精良,战力更强大。

南关防线的优势在于狭窄,但要说地形地势,却不及卑沙城。

为了万无一失,郭大靖已经决定亲自镇守,在平地上构筑起令建虏难于逾越的防御工事。

这是个技术活儿,不同于旅顺堡有城池可倚,也不同于小黑山阻击,防御的宽度不大。

但郭大靖心中已经有了预案,并且是最经济的,不需要大兴土木,不需要耗费太多的人力和资源。

这也是东江镇的现状,可不比辽西,朝廷舍得投入。锦州、大凌河等城拆了能重建,花多少钱,甚至逼得百姓揭竿而起,也在所不惜。

………………

望远镜的视野中,长长的车队蜿蜒如蛇,出现在刘兴祚的眼中。

在石河驿截获了建虏的信使,有五百建虏押运粮草不日即到,刘兴祚立刻就起了作战的心思。

这是难得的机会,敌人不多,且毫无防备,正好拿来练手。

从登陆奇袭石河驿,到现在,也不过短短的几天时间。建虏信使自投罗网,说明往辽阳去的一路,建虏还没有察觉异常。

而飞骑自练成后,还没有与敌人打过一仗,哪怕理论和演练再好,也不是一支合格的军队。

现在机会来了,只有五百的敌人,就算不借助于步兵,六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