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三章 环境改变人(2/3)


“末将定禀公心,不偏不倚。”郭大靖躬身道:“请陈帅放心。”

“对你,当然放心。”陈继盛摆了摆手,说道:“好了,该说的都说完,你下去休息吧!”

郭大靖起身,再施一礼,才告退而去。

尽管把人事安排交付给了自己,但郭大靖知道,有些将领还是不要轻动,有些部队还是要在一起。

比如尚可喜,就肯定要独领一营,这也能让毛文龙和陈继盛放心。皮岛本部的将领,这点脸面还是要给的。

张攀、俞亮泰等诸岛联军,也要一营的编制。至于谁来统领,郭大靖倒希望是张攀,但也不会多管,由他们自行商议好了。

另一营的主体则将是广鹿岛的人马,将由刘兴治率领。

除了这三个步兵营外,刘兴祚和刘奇士的飞骑,郭大靖准备再增设一个骑兵营,编制暂定为一千,在年底前完成。

每协额兵九千,但对郭大靖来说,这个是没什么限制力的。要知道,广鹿岛早就超编了。

按照郭大靖的设想,三个步兵营加一个骑兵营,还要有一支直属部队由他亲自统率,至少要有两千人吧!

这样算下来,他的一协兵力就达到了初步的预期目标一万两千人。

高级将领的安排基本确定,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就可以在三个营比较放心地调派了。

每个营都要有轻重火枪,火枪兵就以广鹿岛的最多,分薄也是再正常不过。

反正,各营的兵种和武器配备,要按郭大靖的设计。要使每营的战力达到他的标准,战术打法也要符合他的要求,才能让郭大靖放心使用。

在这方面,郭大靖相信阻力不大。共同参与了阻击建虏,尚可喜、张攀等人也看到了广鹿岛人马的强大,火枪的犀利,岂会不羡慕,不想着也有这样的部队。

“郭将军。”迎面走来尚可喜,笑着拱手打着招呼,“广鹿岛人强马壮,令尚某好生羡慕啊!”

郭大靖拱手还礼,笑着说道:“郭某也只是在尝试新武器、新打法,既有效果,自然会推广全军,尚将军不必着急。”

尚可喜犹豫了一下,说道:“金州算是占领了,尚某想把家眷接来,郭将军以为妥当吗?”

这种明显的试探,郭大靖心中明了。既接来家眷,就要与金州共存亡,对于心有防范的郭大靖来说,倒是一件好事。

“尚将军与郭某倒是不谋而合。”郭大靖也没明讲,呵呵笑着说道:“只待金州稳定,郭某也要把家眷接来的。”

尚可喜咧嘴笑了起来,听明白郭大靖的意思了。

“旅顺堡南面的太阳沟,既临海滨,风景亦好,郭某打算建一座小城镇,安置军官家眷,一些公务机关也设将在此地。”

郭大靖说着自己的规划,显示出诚意,“等到房屋建好,尚将军便让家眷住在此地,确是很好的。”

临海靠港,如果万一出现危急情况,也方便坐船撤离。当然,这只是万一,郭大靖认为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而太平沟也确如他所描述,建起一座没有城墙的城镇,是个非常好的宜居之地。

旅顺堡虽然坚固,但还是小了些,作为屯储仓库很合适,少量人马驻守,闲杂人员还是不安排,更加地安全。

当然,金州很多地方都将建起村屯,首先是把废弃的重新修缮,以最快的速度利用起来,以便安置很快就要迁来的大量辽民百姓。

“郭将军看好的,那自然是没错。”尚可喜用力点头,没口子地答应下来,又陪郭大靖说了会儿话,才各自拱手分别。

历史上的汉奸,现实却不是历史,郭大靖有这个信心,会改变大环境。尽管戒心还有,却已经不是太过强烈。

只不过,他改变的只能是东江镇,以及辽东,却对朝廷和皇帝的影响,感到无力。

撤退的命令已经下达,尽管还保持着戒备和警惕,但根据哨探的报告,郭大靖已经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安排好明天出发的先头部队,由刘兴治率领,郭大靖便钻进帐篷,倒头大睡起来。

连日来的劳累和疲惫,以及紧张和思虑,恐怕也只有黑甜的一觉能够更快地恢复。

同样的月色下,萨哈廉在帐篷内却是难以入睡,依然在地图上看着,思索着,担心着。

刚刚去看望了兄弟瓦克达,伤势并没有太大的起色,可也没有明显恶化的迹象,还是那句话,就看他的命硬不硬了。

刚刚也接到汇报,又有不少伤兵没捱过去,死了。

要知道,被火枪击中的伤口,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是“令人作呕”的。

火枪的铅弹命中目标后,往往会制造出一个巨大的伤口,并震碎骨头、震伤内脏。

与箭矢造成的创口不同,枪伤很容易形成严重的失血,使伤者基本丧失作战能力。

即便当时不死,弹丸上的火药残渣等脏物也会污染伤口,并发生严重的感染,或者难以愈合。

再加上当时的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