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创纪录的战绩,谣言再起(2/3)

文龙已经答应,所率人马暂留金州,等全部忙完再返回皮岛本部。

尽管皇太极征讨察哈尔部,留守的建虏遭此重创,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来进犯,但也不得不防。

金州有足够的兵力,也是以防万一。等到南关防线建好,甚至是卑沙城的防御设施也修好,金州才算是稳固下来。

第一批移民的数量大约在五万左右,象皮岛这样不能耕种的地方,大多数辽民百姓都要迁居金州。

分派村屯,修房垦地,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杂。而时间又很紧,不能耽误春耕。

想到战后的工作,连毛文龙都感到甚是头痛。

幸好,郭大靖与李维鸾等人已经准备了大半年,很多工作已经提前完成。村屯的设置,田地的规划等等,基本上都不用现在来做。

军议结束,毛文龙便亲率三千人马,押运着大量粮草物资,出了旅顺堡,赶往南关。

春天的风吹在脸上,还带着寒意。但春暖雪消的景象,却已经随处可见。特别是到了中午,积雪化得更加明显。

朝廷将于三月恢复粮饷,又有此次大胜,毛文龙的心情本来是愉悦的。但是,又总有隐忧萦于心头,挥之不去。

要知道,尽管断粮饷期间,因为郭大靖的四下筹措,东江镇总算支撑下来,没有出现饿殍遍地的惨景,但毛文龙的心上总是压着块石头。

新皇登基便断粮断饷,似乎预示着东江镇日后的境况不会太好。

文官集团本就对毛文龙和东江镇颇多攻讦,天启帝还能压着,可新皇的想法却好象不一样。

希望能借此次大捷,改变新皇的想法。毛文龙心中暗自叹了口气,对莫测的前途颇为忧虑。

大靖屡次提到自力更生,并一直努力在实现着这个目标。毛文龙又何尝没有想过,可屡生变故,却是越来越难。

金州收复,或许是一个崭新的希望。毛文龙自认在经营上,不如郭大靖,对郭大靖便寄予了厚望。

尽管有迷惑不解,但对郭大靖却是没有怀疑,派陈继盛这个忠厚长者坐镇金州,也是不想对郭大靖有过多的掣肘和影响。

呼吸着清冷的空气,毛文龙的脑子更加清醒,微眯着眼睛,又陷入了长长的思索。

东江镇僻处海外,军事政务千头万绪,还有内部的倾轧攻击,令毛文龙始终难得真正的心安清闲。

郭大靖率领部队抵达南关,并与毛文龙所部会合,安营扎寨,只待天气再暖一些,便要大兴土木。

而在这之前,萨哈廉率领败退的建虏冲破了孔有德所部的层层截击,又增加了数百的伤亡,终于走上了返回辽阳的坦途。

万多精骑,损失近半,却没有达到目的,这是萨哈廉出征前绝不会想到的,也是代善绝对预料不到的结果。

萨哈廉派出的信使快马赶往辽阳报信儿,却不知道乃父代善正在紧皱眉头,看着桌案上的揭贴。

皇太极率四旗人马亲征察哈尔部,谣言又开始出现并散播。除了去抢传国玉玺,皇太极为称帝做准备之外,还有其它的关于三大贝勒的。

“私自设宴款待,并馈赠财帛给怨恨皇太极者,是何居心”

“蔑视汗王,革去大贝勒,并削和硕贝勒职”

谣言中列举了皇太极要处置代善的种种借口和手段,一些看起来明显是胡编乱造。

但代善的心里却清楚,一旦皇太极称帝独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谣言中的事情,很可能就会变成真的。

在桌案上还有另两份揭贴,一是莽古尔泰的,一是阿敏的。

其中莽古尔泰的下场最惨,因被皇太极指责作战怯懦而激怒,犯下“御前露刃”的大罪,先是降爵罚银,后是圈禁,被皇太极下毒毒死。

莽古尔泰死后,其亲姐莽古济被家奴冷僧机诬告心生怨望,谋反大逆,其丈夫也反戈作证。

皇太极遂削莽古尔泰宗籍,以同谋之罪杀其弟德格类、其妹莽古济,并在正蓝旗进行大清洗,将莽古尔泰的亲信尽数铲除。

至于阿敏,最早的谣言就有版本,现在更加详细,因为保存实力、不战而退,被圈禁到死。

“危言耸听,其心可诛!”代善重重地一掌拍在揭贴上,额头上的青筋都被气得一跳一跳。

除了皇太极,三大贝勒都死了,被皇太极搞死的。这样的结局,对于称帝后的皇太极来说,并不难做到。

连代善在愤怒之余,也心中凛惧,不得不对自己的将来感到担心和忧虑。

要说拥护皇太极,代善还真是出于公心,认为皇太极最有才能,能把后金治理好。可拥戴也有个限度,不能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而代善尽管愤怒,尽管凛惧,可还能保持冷静,不会公开与皇太极做对,使得后金高层陷入分裂。

笔贴式躬身禀报道:“揭贴想必已散播开来,二贝勒、三贝勒那边”

代善无奈地叹了口气,挥手让笔贴式退下,向后靠进椅中,半闭上眼睛,陷入了长长的思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