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知不觉的中心(2/3)

人相信人口不足百万,兵不满十万的小小建虏,能够席卷天下,取明而代。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朝廷和崇祯才不把东江镇看在眼里,不认为东江镇能担起灭虏平辽的重任。

说白了,他们们眼中,东江镇是可有可无的,在辽东起到的作用,也就是个牵制。

所以,崇祯和文官集团才会肆无忌惮地打压,并不太担心东江镇军民造反或投敌。

就象现下的情形,建虏进攻金州已经是昭然若揭。但朝廷却不相信毛文龙的上奏,更没有什么物资财力上的支援。

相反,袁督师却在说建虏将攻辽西。因为新收复的锦州、大凌河等城,对建虏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就这样,该得到援助加强力量的地方啥都没有;只会龟缩守城、危言耸听之辈,朝廷却砸下了巨量的钱财物资。

辽镇的情报不会这么差劲,郭大靖不无恶意地揣测,袁督师是故意如此,有借刀杀人之嫌。

想到袁督师明年在高台堡慷慨卖粮,蒙古人只用些柴禾之类的没用之物就能换到。

但对同胞,对东江镇却如此苛刻。想到历史上东江镇饿殍遍地的凄惨,郭大靖终于明白文人狠毒起来竟如此可怕。

谷偃

可惜,有我在,你的一切阴谋暗算都将化为泡影。可在作死的路上,袁督师却会一去不回头,谁也救不了。

“尚某的家眷也要搬过来,大连不错,和郭兄弟做个邻居。”尚可喜套着近乎,把郭大靖的思绪又拉了回来。

郭大靖呵呵笑着,说道:“大战未结束,尚兄就搬家眷,令人钦佩呀!”

尚可喜看着郭大靖,说道:“郭兄弟的家眷不是一直在大连?你信心十足,某又有何担心?”

“毛帅的妾室也在大连。”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若说论条件,大连确实胜过皮岛。只是,尚兄若是再被调回皮岛,恐怕要忍受相思之苦了。”

尚可喜哈哈笑了起来,说道:“郭兄弟说话越来越象文人,可见没少读书啊!”

郭大靖笑着摆手,说道:“这是在损我,什么文人,某家可不想象他们那般无耻。”

此时,饭菜开始端上,也没什么精致的菜肴,就是有肉有酒,菜码还大,便能让这些军官们满意高兴。

“让毛兄、孔兄破费了。”郭大靖笑着起身,对毛承禄和孔有德拱手道:“下次,某作东,定要尽地主之谊。”

毛承禄不以为意地说道:“客气了不是。那点小钱,在郭兄弟眼中,莫要笑话我等小气就好。”

谁都知道郭大靖有钱,但他却不奢侈,基本上是和军人们吃着同样的饭菜,很少开小灶。

按照现在金州的物资供应,并且作为回笼军票的一个渠道,只要肯花钱的话,不说山珍海味,酒肉却是能吃到的。

但郭大靖认为没有必要,军队的伙食可以呀,军官的待遇还要再高一些。

虽然是大锅饭,色香味是差了些,但偶尔有个改善也就够了,犯不着天天都大鱼大肉地吃。

毛承禄和孔有德一人买了一只羊,厨子连烤带煮,做法比较简单,成盆地往上端,混着酒香,倒也真让人食指大动。

“来,来,大家畅饮啊!”郭大靖大声招呼着众人,“毛兄、孔兄买的羊,这味闻起来就是香啊!”

“是郭将军这里的厨子好。”毛承禄咽下一块烤肉,笑着夸赞道:“某早有耳闻,今日算是尝到了,名不虚传。”

郭大靖也很大方,说道:“毛兄若是喜欢这味道,让厨子去你那里呆几天,很简单的,一学就会。”

不只是一学就会,简直是一看就会。只要知道调料,火候自己慢慢掌握就行了。

众人吃喝品尝,都称赞味道好,有捧郭大靖的成分,但也不全都是假。

不知不觉,郭大靖这个东江镇最年轻的参将,俨然成为了众将的中心人物。

不管是出于什么考虑,众人得服气,郭大靖是有本事的。这本事儿呢,他们是万万学不上来的。

而且,郭大靖的随和不是装的,是与生俱来的,是从后世带来的思维和举止。这就更加令人感以舒服,如沐春风。

………………

风刮着雪花,不停地打在身上、脸上,可肚中还是火热的,那是刚吃喝完的辣椒和土豆酒的作用。

积雪已经有寸许厚,踩在脚下嘎吱作响,杨大满和战友们说笑着返回军营。

“这雪得下到明天。”一个战友抬头看了看天,只有漫天的雪片,看不到什么。

另一个战友附和着说道:“明天就得清雪,别把房顶压塌了。”

杨大满突然心中一颤,下意识地抬头看着军营中的房屋,想起了自己的亲人,想起了那简陋的房屋,贫穷的家。

作为包衣奴才,在旅顺堡战役后,不堪白白送死而逃出。

经历了修筑南关防线,又当了兵,吃饱喝足又有紧张的训练,以及抢收军田,杨大满把记忆藏得很深,压得很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