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六章 战后工作繁杂(2/3)

自己当成不可替代的,别人怎么看,就不关他的事了。

小黑山、石河驿的防御设施初建规模,他便率一千骑兵、一营步兵,携带着大量粮草物资,前出复州,赶至栾古关。

栾古关,又称栾古驿,在复州卫城南六十五里,以近栾古山而名。

作为沿海墩台堡架的防御和警讯体系,栾古关监控区有三座烽火台,即古城铺台、沙河铺台、栾古山台。

与卑沙山城与南关的防御设想相近,栾古关和小黑山、石河驿也形成了两道防线,一为前哨,一为主阵地。

之前便对栾古关周边进行过勘察,建立新的防御体系的设想也都形成了计划,现在只是按照就搬地实施罢了。

“栾古关和栾古山,各驻一标人马,形成犄角呼应之势。”郭大靖率领几个军官进入栾古关,登上城墙指点着进行布置,“另一标驻于其后的路台,以为后援。”

此营人马由张攀率领,小黑山、石河驿防线则由刘兴治率兵驻守,这是郭大靖的本部人马,也是装备最好,最得他信赖的部队。

左协的兵力也是最多的,共有一万五千人,每营四千五百兵,另有五百炮兵。

承担栾古关和小黑山两道防线的任务后,左协的每营又补充了六百兵,全部火枪化,并配备了百余门火炮。

为了以策万全,郭大靖还从骑兵营调了一千飞骑,在栾古关担任警戒和搜索任务。

这样的军事布署和调动,都是毛文龙同意,并大力支持的。比如新补充的六百兵,就不是新兵,而是从其他三协抽调的老兵。

好钢用在刀刃上,郭大靖的左协顶在前面,金州的安全才更有保障,毛文龙睡觉也踏实。

“张兄,这里是你坐镇指挥,我说的是原来的计划。”郭大靖转头看着张攀,微笑着说道:“具体的调整,还是由你作主。”

张攀笑了笑,说道:“待末将勘察过地形地势再说,在此之前,便按制定的计划布署。”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栾古关西面的沿海地带,将来也要驻兵,形成呼应之势,并视情况继续向北推进。过了沙河,可就是复州卫城了。”

栾古关西面的沿海,有中岛、西中岛和长生岛,驻兵之后,建虏若来攻,不得不考虑侧翼的威胁。

而向北过了沙河便是复州卫城,在春夏秋之季,又是栾古关的一道天然屏障,建虏不敢轻易逾越。

张攀对于周边的布置有了更深的了解,至少知道建虏在河流未封冻之前,不太可能发动进攻。

仔细看着栾古关的城池,以及城外的地形地势,张攀也有信心抵挡住上万,甚于更多建虏的进攻。

构筑工事进行防御,对于左协官兵来说,已经是驾轻就熟的工作。全火枪的装备,也使他们对防守更有信心。

伤亡超过五六千,这差不多就是建虏所能承受的底线。

如果是战略决战,自然另当别论。只是一座小小的城堡,建虏肯定不舍得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

栾古关比旅顺堡还要小一些,两千左右的人马驻守就可以。凭借工事和火枪火炮,抵挡两三倍的建虏,相当地有把握。

张攀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既然是以防御为主,他便向郭大靖提出了要求。

“郭将军,末将希望能够更换一千多枝重火枪,那样更有利于防守。重甲建虏不足为虑,对楯车也有破坏作用。”

郭大靖点头痛快地答应下来,火枪的生产制造是越来越快,就算是重火枪,今年至少也能再运来数千枝,完全能够实现部队全部火器化的目标。

“重火枪沉重,适合倚坚防守,轻火枪加刺刀适合行军野战,远近皆宜,只是威力稍弱。”郭大靖说着自己的看法,却不左右别人的分析判断,“合理配置,才能发挥最佳的作用。”

张攀躬身道:“末将明白。”

郭大靖呵呵一笑,说道:“栾古关和小黑山交给张兄和刘兴治,郭某最是放心不过。但有所需,必会全力供应。”

望着远方,郭大靖沉吟着说道:“今年,恐有数场大战。根基稳固,却是发动的前提。”

“将军放心便是。”张攀慷然保证道:“栾古关能挡数万建虏,末将必保金州无虞。”

郭大靖点了点头,欣慰地拍了拍张攀的胳臂,继续沿着残破的城墙巡视。

春天的气息微微可闻,但风还寒冷。

吹在纵马奔驰的方正化脸上,却让他感觉不到已有些麻木。阴沉着脸,心中火急火燎,只管催马急行。

回到旅顺堡,方正化满心欢喜地向朝廷呈上了报捷奏疏,就等着讨个头彩,让皇爷高兴高兴。

可他万万没想到,风声很快就传进了耳朵。

建虏派人商洽谈判,希望用一百两的价格,把战死者的人头买回去安葬。而毛文龙似乎也颇为心动,将此事交给郭大靖去处理。

难怪首级已经统计完毕,却迟迟未运到旅顺装船押运。方正化恍然大悟,却心焦气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