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章 暗室筹谋,辽东新战场(2/3)

好,此计甚妙。”袁崇焕拍手称善,“某当给王廷试去书信,请其助某一臂之力。”

接下来,几人又商议了半天,确定了如何对付毛文龙的手段,方才各自散去。

皮岛。

自去年年初开始,大批的军民移住金州,皮岛这个曾经的辽东抗金基地,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喧嚣。

到年中的时候,四协之兵差不多都集中到了南关,准备迎接大战。而皮岛上就只留下两三千军队,再加上一部分水师。

南关大战结束,向皮岛运输粮弹物资的水师船只便大量而来。

接着是特战营,然后是孔有德的后协,最后则是郭大靖所部,以及东江军的大帅毛文龙。

皮岛似乎一下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兵营中喊杀震天,来往船只络绎不绝,岛上人来人往。

部队在短暂休整,特战营则分批乘船,从全部开冻的鸭绿江口溯流而上,在已潜入的小股部队的接应下,择地登岸,进入宽甸地区。

这就是东江军的优势所在,水师纵横沿海和鸭绿江,使建虏的防御捉襟见肘。甚至于能够沿江进入长白山区,袭击建州。

此次进攻,也得到了朝鲜林庆业的暗中相助,尽收所部水师,对东江军的行动视若无睹,并通风报信儿。

“大人。”特战营军官鲁中贵、王前上前施礼,“末将等这便去了。”

郭大靖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对你们的要求已经全交代了,某也不再唠叨。尽量保存实力,长期坚持。就这十个字,望你们谨记于心。”

“末将谨遵教诲。”鲁中贵二人再次躬身。

郭大靖摆了摆手,目送着第三批特战营将士在向导的引领下,隐没于山林之中。

一共两千多人,将在宽甸地区建立根据,以游击战的方式,与建虏周旋,开辟另一条战线。

郭大靖亲自送特战营将士进入宽甸,并将空间内的粮食、弹药拿出了大半,储藏于密营,供特战营长期坚持所使用。

“冬季才是最艰难的时期。”郭大靖登上船只,依然瞭望着岸上,缓缓说道:“希望今年能够坚持下来。”

刘奇士放下了望远镜,说道:“只要粮食不缺,大雪封山也不怕。建奴骑兵厉害,但要打山地战,也不怕他。”

郭大靖点了点头,他留下的粮弹物资只是一部分。以皮岛为基地,在河流封冻前,还将给特战营运送大量的物资,建立四五个密营。

“林庆业在义州,也能给特战营提供些帮助。”郭大靖伸手扶住了船舷,船只已经开动,顺流而下。

刘奇士嘿嘿一笑,说道:“朝鲜人肯定希望我军能够攻克镇江,并在宽甸地区纠缠住建奴。这样,就等于隔开了建奴,使朝鲜不受侵害。”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正是如此。只要我军越战越强,建奴势弱,朝鲜的态度也会有积极的变化。不求他们参战,能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够了。”

朝鲜在明金大战中的态度,其实不算是特别重要。主要是朝鲜太穷,没有多少粮食物资供给建奴。

但多个盟友,总比多个敌人要强。

大明王朝曾经打造的四方布置,辽东、辽西、朝鲜、蒙古诸部,现在只剩下了两方,建奴的生存压力大减。

郭大靖倒是没有重拾什么三方、四方布置的想法,甚至于辽西的明军,他也不太指望。

而东江镇所处的位置,朝鲜还是很有用的。特别是林庆业这个死杆的亲明派,在义州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不管是收拢逃亡的剃头辽人,还是暗中给隔江的特战营提供粮草物资,或是通风报信儿,郭大靖都会交好林庆业。

船只在宽阔的江面上行驶,郭大靖不时举起望远镜,观察着西岸的地形地势。

当时的鸭绿江最宽处达一千多米,窄处也有一百五六十米,如果不是冬季封冻,堪称朝鲜抵挡建虏的最佳屏障。

而建奴要进攻朝鲜,在凤城或镇江集结,蹈冰过江走义州是最方便快捷的路线。

如果东江军攻破镇江,并能长期驻守的话,朝鲜确实能够松上一口气,不太担心建奴攻打进来了。

“镇江快到了。”刘奇士从船舱中出来,递给郭大靖一瓶酒,说道:“江风大,喝一口暖暖身子。”

郭大靖伸手挡开,笑着说道:“大哥自管喝,小弟不冷,也不习惯如此取暖。”

刘奇士也不勉强,举起酒瓶喝了一口,眼睛半眯,嘴中哈气,十分享受的样子。

郭大靖淡淡一笑,再次举起了望远镜,观察着岸上的情况。

有建奴骑兵的影子,只是离得远,看得不得很清楚。不管铁骑如何快速凶悍,也只能望着江中的船只叹气。

就是这里了,望远镜的视野中出现了一座伸入江中的半岛,郭大靖看得愈发认真仔细。

这里便是历史上俗称马市台或马市岛,官方名称为中江岛的地方。

在当时,马市岛还不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完全地理意义上的岛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