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二章 皇太极的震惊(2/3)

——

郭大靖也不多说,说了李九成等人也听不懂。他确实有着宏图大志,那是对整个华夏的责任。

也只有把东江镇当成自己的集团和根基,郭大靖才会如此大度地投入。

闲说着话,众人已经来到了马市岛。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载人装物,再向着出海口驶去。

“沉兄,咱们就此别过。”郭大靖拱手,说道:“过江便是义州,请向沉大人、林大人带上郭某的问候。”

沉器重拱手还礼,也不多说,带着历练完毕的两百多朝鲜兵登上大船,返回朝鲜。

沉硕庆和两个随从留在了郭大靖身边,不管是学习历练,还是成为两方的沟通者。

全部人马都登船出发,郭大靖站在最后一艘大船上,禁不住举起望远镜,瞭望着越来越远的镇江堡。

皇太极要是明智的话,连遭重创之后会收缩防线。镇江堡应该弃守,凤城则要加强驻兵力。

辽东实在是太大了,对于人口不多的建虏来说,如果处处要守,那就是处处薄弱,处处漏洞。

只要辽沉作为统治中心的性质和功能不变,建虏就必须集中兵力。而辽沉相距镇江堡,实在是有些太远了。

如果是半放弃,也就是建立哨地,驻守少量人马的话,已经在宽甸地区的特战营,将给建虏制造新的惊喜。

……………………

沉阳。

皇太极在汗宫内,正在处理着政务。

今年可谓是流年不利,继金州惨败过后,饥荒是愈演愈烈,已经造成了统治的不稳。

“斗米银五两,良马银两百两,牛百两……”

这还不是涨到最高的物价,但已经触目惊心。在这种情况下,有人铤而走险,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偷窃牛马,抢劫杀人。

“盗贼若不按律严惩,恐不能止息……”皇太极看着大臣的上奏,皱起了眉头。

严厉惩罚盗贼,以求在重典下保持治安,以及社会的稳定,但皇太极对此并不同意。饥饿会让人发疯、发狂,都要饿死了,还怕重刑处罚吗?

正在思虑之时,侍卫入内禀告,范文程奉召晋见,皇太极命其入内。

时间不大,范文程来到殿内,施礼拜见后,便躬身而立。

皇太极命人把大臣的奏报递给范文程,颇有些无奈地问道:“宪斗,国内盗贼四起,大臣们主张严惩,以儆效尤。你以为如何?”

范文程只是看了看奏报的内容,便躬身奏道:“启奏汗王,奴才以为当宽免之。一来国中乏食,民不得不为盗;二来可彰显汗王之仁,遏制逃人。”

皇太极轻轻点头,在呈回的奏折上写了回复,“今岁国中因年饥乏食,致民不得已而为盗耳。缉获者,鞭而释之可也。”

范文程又躬身道:“奴才以为国中银两虽多,却无处贸易,才致银贱而诸物腾贵。朝鲜国小物乏,不堪索取。哈喇沁部却能从高台堡换粮,可多予其银两,以缓我大金国之粮荒。”

皇太极缓缓说道:“此事已经去办,但明朝边储有限,恐也不是长久之计。”

沉吟了一下,皇太极说道:“今年的收成如果好,我大金国才算能渡过难关。否则……”

虽然说要看秋收的情况,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皇太极也知道不乐观。

范文程知道皇太极已经把绕道入关提上了日时议程,尽管没有公开讨论,但却在暗中作着准备。

如果能用别的办法渡过饥荒,范文程也不希望兵行险着。可饥荒如果不能得到缓解,这恐怕就是唯一的选择。

毕竟还有数月的时间,范文程也不必此时劝谏,便躬身道:“汗王雄才大略,奴才以为要绕道入关,必须要提防东江军,防备毛文龙。”

皇太极轻轻颌首,说道:“东江军防守有余,但攻取不足。若是敢离开堡垒工事,轻进浪战,未必不是重创其的机会。”

对于南关惨败,皇太极还是耿耿于怀。但与宁远、宁锦的失利一样,他并不看重东江军的野战实力。

与辽西明军一样,只能倚坚防御的话,那就是被动的,不会对大金国构成太大的威胁。

范文程连声称是,对后金军的野战能力,推崇不已。

正在此时,侍卫匆匆而入,呈上紧急军报。

皇太极拿过军报看了一眼,腾地站起,脸上现出惊色。等他仔细认真地阅看过之后,眉头皱成了疙瘩,无力地坐回椅中。

范文程不明所以,但也知道是不好的消息。前两三日刚有急报,东江军突然进攻镇江堡。

镇江堡建虏发出求援时,还有些坚守的自信,凤城也很快派出了援兵,报到沉阳的军报便没有那么危急。

皇太极也不认为镇江堡三千守军,凤城三千人马,抵挡不了登陆作战的东江军。

正因为如此,接到镇江堡失陷、援军遭伏,损失了近五千人马的消息时,皇太极才大惊失色。

关键是时间太短了,镇江堡虽然不算太坚固,可刨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